姚广孝为什么一眼就看上朱棣1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 为什么一个和尚不为名利,一心只想助朱棣当上皇帝?
  • 答:姚广孝的这种想法不仅没有得到父亲的赞同,反而是一顿斥责,要知道在元朝时期,汉人是很难当官的,而且当时天下大乱,父亲自然也不会同意。眼见父亲不同意自己的想法,姚广孝又提出要出家为僧,对于儿子的奇怪想法,父亲很是生气,但后来仔细想想,乱世之中,出家为僧也失为一种生存之道,于是就同意了姚广...

  • 明代时期的姚广孝为什么能成为朱棣最信任的宠臣?
  • 答: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连续削了五位藩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姚广孝一路跟着朱棣,为其出谋划策。“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也就是说,朱棣在起兵的三年时间内,所有的战场决断,基本上都是道衍做出的。姚广孝也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朱棣为了赏赐姚广孝,先是赐他还俗,结...

  • 黑衣宰相,他是靖难之役的背后推手,为什么要做背后推手?
  • 答:因为在当时,明朝洪武统治时期,社会都是比较安定的,姚广孝他虽然有着那一颗心,可是却没有地方给他施展。后来借着白帽子献大王这件事,认识了朱棣之后,开始了他的大计谋。以天下为中心,来一场大战去改朝换代,而朱棣本来也只是对建文帝心怀不满,也有一颗想要当皇帝的心。可是总觉得自己在实力上还...

  • 姚广孝造反比朱棣还要积极,他究竟图什么呢?
  • 答:然后姚广孝又找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好知己袁珙,给朱棣也看了一相,结果显示朱棣有帝王之相,于是朱棣下定决心起兵造反,可是在起兵宣誓之时,突然刮起大风,直接将房顶之上的瓦片吹落,朱棣心中大惊,认为不祥,于是这时候,姚广孝又站了出来,大声喝道:"大王起兵,便风起云涌,此乃真龙出山之相",一阵...

  • 姚广孝是怎么认识朱棣的
  • 答: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并与燕王朱棣相谈甚欢,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 姚广孝是何许人?他为朱棣提供了多少帮助?
  • 答:朱棣能够成功,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雄才大略和建文帝的愚蠢,还有一位重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他就是朱棣的首席谋士姚广孝,法名道衍,“道衍未尝临战,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出家为僧,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 元至元元年(1335...

  • 《大明风华》中姚广孝与朱棣那么好,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 答: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马皇后病逝了,随后明太祖就挑选高僧跟随伺候当时的各个诸王,为他们诵经祈福。当时道衍也就是姚广孝,道衍是姚广孝的法号,姚广孝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他与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两人志气相、投相谈甚欢,之后姚广孝就留在朱棣身边,并跟着随朱棣一起前往...

  • 在朱棣选择造反的过程中,姚广孝起了多大的作用?
  • 答:一个不炼丹的道士,一个不念经的和尚,一支旁门左道之学,这就是道衍,道衍为什么想造反,因为他有抱负,他学贯古今,胸有韬略,却得不到重用,没有地方施展,最后他等到了朱棣,他的有了导火索,最后引爆内心的抱负。朱棣遇到了姚广孝,姚广孝无时无刻的给他灌输造反的理论,告诉他,你若不造反连...

  • 帮助朱棣夺取天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 答:①招兵买马。为了加强军队实力,姚广孝大肆招募兵马,无论是地痞流氓还是散兵游勇,全都被他拉入造反的队伍,所以朱棣的队伍很快就壮大起来。②锻造兵器。光有人马还不够,武器配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掩人耳目,他命人在朱棣府邸后苑挖了一个地下室,建造厚重的墙壁,周围排列上很多的大缸,确保...

    最新评论:

  • 19133924240爱新觉罗畅:有关不争第一的 古代人物事例 -
    2882牛适: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1404年(永乐二年),姚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明成祖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后来,明成祖命姚广孝...
  • 19133924240爱新觉罗畅:建文帝的最后藏身之处是哪 -
    2882牛适: 据《明史》记载,永乐十六年三月,已经重病缠身的姚广孝最后一次面见永乐皇帝,与朱棣进行了秘密长谈,说服对方相信朱允汶与青灯古佛相伴已16年,再也没有任何复国力量和可能了.姚广孝希望永乐皇帝网开一面,终止搜捕建文帝,朱棣...
  • 19133924240爱新觉罗畅:为什么朱棣当年不派一位有深谋远虑的心腹(例如姚广孝)下西洋而派他?
    2882牛适: 他当年派船队出使,重中之重是以夷狄包围华夏,借外势巩固王权.跟他取朝鲜妃子是一套方略.他的皇帝之位来路不正,他怕别人学他.但这时候文官集团中对他非议颇多,各地藩王对他也是心存疑虑.他通过在传统的朝贡体系中寻找支持是比较可行的做法.当时的生产力,夏夷文化差异,很难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持久管控.
  • 有友圈 ,大家对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衣、食、住、行、用……进行点评,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