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永乐大典》对我们民族有什么意义呢?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明朝对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明朝,1368年—1644年,前后276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等十六朝皇帝通过努力,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辉煌成果,涌现了许多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至今仍然受到深远影响,让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倍感自豪。

一、主要贡献


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共修了14年。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2.《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3.《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属行政区域图,成图年代为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彩绘绢本,图幅尺寸为386×456cm,是一幅大挂图,图内主要表示明朝及邻近地区的各级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它是目前我国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是一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这幅明代世界地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清初,将图内全部汉字地名按等级贴以大小不同的满文标签。方位为上北下南,未标比例尺,经计算:国内部分纵比例为1:1060000,横比例为1:820000;国外部分变形较大,无法计算比例尺。全图近4米见方,该图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地、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1000余处,在明朝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是一巨幅明王朝及其邻近地区全图。


4.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后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总而言之,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其匹的。他们的航海成就显然丝毫不比西方人逊色,甚至在航海时间,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技术诸方面,均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所望尘莫及的。

我国古代三大盛世为: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宣盛世。
一、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西汉综合实力在汉武帝的领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按照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语中的说法,汉武帝“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他的功业,其实是当时“海内”“俊茂”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二、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
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 ,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三、永宣盛世
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令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致万邦来朝,此举显现了明朝蓬勃前进的不已之势。朝廷组织编纂了大型丛书《永乐大典》,空前规模地、系统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总结。
明永乐年间北京、南京、苏州、扬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
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于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明朝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暹罗、朝鲜等均系藩属国。大明国力达到顶峰。


扩展资料
三大盛世的共同特征
一、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力量。
朝开国之初,异姓诸侯王心怀叵测,匈奴部族频频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据,边塞突厥犯境;明朝有瓦剌(蒙古)、倭寇之患。
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开疆拓土,军力国势日益强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能够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二、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
这三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乱之后,人口丧亡,经济凋敝。统治者能够汲取前车之鉴,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注意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总体上保持了较长久的稳定,经济逐步有了恢复和发展,国力蒸蒸日上,百姓越来越殷实富足。
三、三是文化繁荣,对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国势强盛、国家富足的基础之上,三个朝代的文化俱臻繁荣。
汉初以来朝廷大力倡导搜集和整理图籍文献,使先秦百家之学在秦代焚书浩劫之后又趋复兴。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设太学,置乐府,诞生了大气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记》。
唐人吐纳百川,镕铸古今,在科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卓越的创造。贞观之时,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来朝,“国学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绚丽的唐诗,终在盛唐时臻于大成。
明代的《永乐大典》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永乐大典》是在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命令解缙,姚广孝等官员主持编纂的一部书,一开始的名字是《文献大成》,后来,明成祖亲自为这本书撰写序言,并且赐下名字《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汇集了从古至今七八千种图书,整理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较好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典籍,为后世学者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铺下了基础。《永乐大典》的存在为保护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做出了贡献。如今,我们能够继承并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也是依赖于这些古文献的存在。

一、《永乐大典》的编修

明成祖朱棣想要修撰一部能够囊括历史到现在,包含天文,地理,技艺,医学和占卜以及阴阳和僧道的巨著。因此即位之后,明成祖就命令官员解缙等人整理书籍,开始修攥这本书。但是明成祖对刚修出来的版本不满意,认为内容仍不够繁多。因此,他在永乐三年再次命令姚广孝等人重新修撰这本书,组织了近3000人进行编写。在永乐五年。这本书终于定稿。明成祖。亲自写下序言,并且命名为《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永乐大典》撰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被叫做“永乐正本”,后来到了嘉靖朝时,害怕《永乐大典》被损毁或者出现其他状况,重新抄录了一部,又称为“嘉靖副本”。

二、《永乐大典》的流失

一开始,《永乐大典》在编纂完成之后是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后来在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到北京,他挑选了书的一部分带到新都城。在正统年间,《永乐大典》则被保存在文楼中。然而,在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发生一场大火。《永乐大典》的依据原稿在这场大火中烟消云散。无独有偶,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再次发生火灾,《永乐大典》的正本在这场大火中差点被波及。后来,明世宗命人重新抄录《永乐大典》。在隆庆初年完成。后来,王朝不断更迭,战乱不断,《永乐大典》的正本副本不断经历抢夺,焚烧以及盗窃,现在已经无法断定踪迹。但也有另一个猜测,《永乐大典》的正本是给嘉靖皇帝殉葬了。

在建国之后,《永乐大典》的400册残本分散在不同国家,不断有藏书家对这些成本进行复制摹写,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收藏家或者外国组织归还或赠送了《永乐大典》的部分残本,为这部巨著的重聚出了一份力。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为继承、弘扬中华灿烂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我们后人所景仰,所学习。

个人觉得,永乐大典就相当于一部百科全书,把在明朝之前的所有,有价值的书籍内容基本上都收录到里面了,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在现在看来更像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我们了解古代人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我觉得意义有让我们回忆传统文化,追忆似水年华,变得更加有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记得那个辉煌的时代。

意味着文化的复兴。永乐大典是对中国古文化的整理,对着干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明朝,1368年—1644年,前后276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等十六朝皇帝通过努力,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辉煌成果,涌现了许多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至今仍然受到深远影响,让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倍感自豪。

一、主要贡献


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共修了14年。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2.《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3.《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属行政区域图,成图年代为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彩绘绢本,图幅尺寸为386×456cm,是一幅大挂图,图内主要表示明朝及邻近地区的各级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它是目前我国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是一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这幅明代世界地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清初,将图内全部汉字地名按等级贴以大小不同的满文标签。方位为上北下南,未标比例尺,经计算:国内部分纵比例为1:1060000,横比例为1:820000;国外部分变形较大,无法计算比例尺。全图近4米见方,该图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地、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1000余处,在明朝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是一巨幅明王朝及其邻近地区全图。


4.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后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总而言之,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其匹的。他们的航海成就显然丝毫不比西方人逊色,甚至在航海时间,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技术诸方面,均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所望尘莫及的。

我国古代三大盛世为: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宣盛世。
一、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西汉综合实力在汉武帝的领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按照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语中的说法,汉武帝“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他的功业,其实是当时“海内”“俊茂”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二、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
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 ,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三、永宣盛世
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令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致万邦来朝,此举显现了明朝蓬勃前进的不已之势。朝廷组织编纂了大型丛书《永乐大典》,空前规模地、系统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总结。
明永乐年间北京、南京、苏州、扬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
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于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明朝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暹罗、朝鲜等均系藩属国。大明国力达到顶峰。


扩展资料
三大盛世的共同特征
一、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力量。
朝开国之初,异姓诸侯王心怀叵测,匈奴部族频频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据,边塞突厥犯境;明朝有瓦剌(蒙古)、倭寇之患。
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开疆拓土,军力国势日益强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能够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二、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
这三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乱之后,人口丧亡,经济凋敝。统治者能够汲取前车之鉴,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注意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总体上保持了较长久的稳定,经济逐步有了恢复和发展,国力蒸蒸日上,百姓越来越殷实富足。
三、三是文化繁荣,对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国势强盛、国家富足的基础之上,三个朝代的文化俱臻繁荣。
汉初以来朝廷大力倡导搜集和整理图籍文献,使先秦百家之学在秦代焚书浩劫之后又趋复兴。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设太学,置乐府,诞生了大气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记》。
唐人吐纳百川,镕铸古今,在科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卓越的创造。贞观之时,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来朝,“国学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绚丽的唐诗,终在盛唐时臻于大成。
明代的《永乐大典》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 13541233774第2节:永乐大典对后代的贡献
  • 佴弘答:在大明的历史上,几乎所有影响后世的历史危机都来自朱棣,永乐大典的编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原名永乐大典,是一部大型图书。文献大成收录的作品都没有被删除。21世纪的今天,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说到永乐大典,我们可以不能不提它的主要编纂者,大明大才子解缙。如果说方孝孺是大明...

  • 13541233774朱棣的永乐大典简介。
  • 佴弘答: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永乐大典》简介 ·前言 《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 1408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

  • 13541233774永乐大典如果发现意味什么
  • 佴弘答:意味着先秦至明初遗失的经史子集得将会重现天日。永乐大典则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里面汇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各种重要的历史典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果发现,将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命大才子解缙、姚广孝动用超过三千人,历时五年时间才完成的一部...

  • 13541233774《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巅峰之作,它如今到底在哪?
  • 佴弘答:在我国古代,曾涌现出由一些名臣带头编纂的比较官方的百科全书,这些全书在现代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奇书的盛誉不仅在我们国家甚至是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永乐大典》就是一部涌现于大明朝时期的百科全书,这部奇书也让当朝皇帝也就是永乐大帝享誉千古,现在很多历史学家提及到永乐大帝的功过就会...

  • 13541233774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呢?
  • 佴弘答:编撰《四库全书》,由于“文字狱”以及清朝、明朝的政见、观点等偏差,对很多文化遗产、文化著作的取舍、评判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说《四库全书》有三万六千多册、8亿多字,总体量约为《永乐大典》的三到四倍,就认为《四库全书》涵括了《永乐大典》的内容。恰恰相反,《四库全书》很...

  • 13541233774为什么《永乐大典》反而祸害了中国古典文化呢?
  • 佴弘答:五花八门,除了低俗的不要,其他种种有一本是一本,统统用来修所谓的新书,说是修,其实就是抄袭,对于收集过来的信息不作任何筛选,全部照抄上去,而且当时全部用的都是手工抄写的方式,大家想一想,人工抄写的过程中那得产生多少错误啊,数都数不过来,为了保证《永乐大典》的唯一性,...

  • 13541233774明朝时期修著的永乐大典总共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大神们帮帮忙
  • 佴弘答: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

  • 13541233774永乐大典是什么
  • 佴弘答: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

  • 13541233774《永乐大典》正本到底流失到了哪里?
  • 佴弘答:这时候也在其中,但是由于八国联军破坏,其中大部分书籍已经消失不见,仅仅剩下一小部分流落他乡。根据当时的一些机载《永乐大典》的一些书籍,甚至被八国联军用来建立高墙和防守工事,因此《永乐大典》才会被破坏殆尽,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的教训,要深深牢记,落后就要挨打!

  • 13541233774明成祖的各个历史贡献
  • 佴弘答:尤其令人称道的事,明成祖组织文人编纂了多种图书,其中最著名的事《永乐大典》。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部类书,由3000文士历时5年编成,保存了我国15世纪以前大量的文化典籍。他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代杰出之士...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