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油葫芦地老虎都是害虫吗?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6-01
地老虎是害虫吗?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切根虫、土蚕,是烟区重要地下害虫之一。我国烟区发生的有2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iiller)、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 Butler)、三叉地老虎(Agrotis trifurca Eversmann)、白边地老虎(Agrotis trifurca Eversmann)发生量较大,造成损失较重。往往在一个地区多种地老虎混合发生,而以一种地老虎为优势种。在云南及南方烟区,小地老虎发生较多,而东北烟区,白边地老虎发生较多。
  1.发生为害
  小地老虎在云南省各烟区均普遍发生,主要以幼虫为害苗床期和移栽还苗期烟苗。低龄幼虫在烟株上取食嫩叶,造成叶片小孔洞或缺刻;进入3龄以后,幼虫常咬断烟茎造成缺苗,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导致毁种重播。小地老虎主要以第1代幼虫对烟苗的为害较重,烟苗被害株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达90%。此外第2代、第3代幼虫还可为害大田生长后期烟株。小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广泛,除危害烟草外,还危害马铃薯、玉米、小麦、各种蔬菜等100多种植物。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翅展44~52 mm,头部及胸部褐色或灰褐色,头顶有黑色斑,颈板基部及中部各有一条黑色横纹,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前缘区黑褐色。肾形斑、环形斑明显,边缘具黑边。
  卵:扁圆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卵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棕褐色。乳孔不明显,花冠分为三层,纵棱为二岔式或三岔式,由冠顶直达底部。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灰褐色,3龄前黄绿色,3龄后逐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灰褐至暗褐色,体表密布黑色圆形稍隆起的颗粒。
  蛹:长椭圆形,长18~24mm,宽6~7mm,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有3~4排圈形凹纹;腹部末端深褐色,并具黑褐色粗刺二根。
  3.发生规律
  (1)生活史及习性 小地老虎在云南省多数烟区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6~7cm土层中越冬,无滞育现象。越冬代成虫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3月底至4月初为成虫的盛发期,4月~5月发生第1代;6月~7月发生第2代,8月~10月发生第3代,10月至翌年3月发生第4代。
  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等阴暗处,晚上进行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成虫的活动受风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大风天气则很少活动。成虫的飞翔力较强,有季节性迁飞特性、趋光性和趋化性,喜好糖酸气味。成虫羽化后经3~4天即可交尾,交尾后第2天可产卵,以夜间7时~10时产卵最盛。卵多产于土面、地面缝隙等上,少量产于杂草或作物幼苗的叶背上。卵散产或数粒产在一起,每头雌蛾的产卵量通常在1000粒左右,多的在2000粒以上。成虫产卵前期为4~5天,产卵期2~10天,以5~6天较多。雌蛾的寿命为20~25天,雄蛾10~15天。雌蛾的产卵量和寿命与补充营养、幼虫食料有密切关系。成虫无补充营养时,其平均寿命仅6天,多数雌蛾不产卵。
  初孵幼虫取食卵壳,1~2龄幼虫昼夜为害,多群集于心叶和嫩叶上取食成孔洞或缺刻。3龄后开始分散,昼伏夜出,以晚上9~12时及清晨5时活动最盛,咬断烟苗或拖入穴中。5~6龄幼虫食量极大,当食料不足时,常迁移为害。幼虫具有假死性,遇到惊扰缩成环状。在3龄后有自相残杀习性。
  (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小地老虎不耐高温,也不耐低温,适温区为18~25℃,高温不利于小地老虎的生长繁殖。在空气相对湿度100%、温度30℃时,可引起1~3龄幼虫的大量死亡;在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并不能产卵。温度在5℃以下时,幼虫经2小时即全部死亡。在气候较适宜的4~6月,第1代小地老虎在多数地区发生量较大,其后各代的幼虫受高温影响而数量骤减,至秋季气温适宜时数量又回升。一般冬季的地温、气温越低,来年春天的小地老虎蛾量越少。
  小地老虎喜欢在疏松、潮湿、低洼地带生活,土壤含水量在25%~30%时最适于幼虫生长。湿度过大或过干旱的土壤都不利于幼虫生存。在沿河、邻湖地区及雨量充沛地区,小地老虎的一般发生较重,但降雨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时,也会增加小地老虎寄生病菌的流行。在卵孵化盛期至第1、2龄幼虫盛发期时,若降雨量较大、雨天偏多,会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危害减轻;相反此时期干旱少雨,则幼虫成活率增高,危害加重。
  烟田前作和田间寄主植物数量与烟田地老虎发生量有很大关系;如前作生长茂密,为马铃薯、冬耕地、油菜地等土壤湿润地块,则地老虎发生数量大。一般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壤板结及碱性大的田块发生较轻;粘重土和沙土也不利于小地老虎栖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较疏松、易透水的沙质土壤,适于小地老虎繁殖。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早翻耕苗床及烟地,杀伤和减少土壤中的幼虫和蛹。清除杂草,减少寄主植物和产卵场所,以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及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3龄以上幼虫,可在每天清晨,在田间检查、补苗时,拨开被害株周围表土,寻找捕杀幼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可用灯光诱杀或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减少产卵虫源。
  (3)生物防治 小地老虎有很多的天敌,如中华广肩步甲、夜蛾瘦姬蜂、螟蛉绒茧蜂等,通过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可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和危害。
  (4)化学防治 苗床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移栽后选用2.5%功夫1500倍液、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5%敌杀死1500倍等农药对烟塘地面进行喷雾防治;用地膜的烟地,可在栽烟覆膜前进行施药防治

地老虎是地下害虫的重要类群,为害作物及观赏树木苗木,常咬断地面的茎,造成幼苗死亡。已知为害植物的有20多种地老虎,长江中下游发生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种。
#虫例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世界性地下害虫。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发生重。食性杂,为害100多种植物,对观赏树木苗木如雪松等造成严重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分枝渐短,仅达触角长度之半,其余为丝状。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有时直达内横线呈黑褐色,肾状纹、环状纹和楔状纹位于其中。在肾状纹外边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外缘线上则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3斑相对。后翅灰白色,脉及边缘带黑褐色。卵馒头形,表面有纵横隆线,黄褐色。幼虫暗褐色,表面粗糙,密布大小不一的黑色颗粒。蛹暗褐色,具光泽。
[发生特点] 为迁飞性害虫,越冬北界为北纬33度一线。长江中下游年发生4~5代,属1代多发型。发蛾高峰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产卵盛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底至5月上旬为为害盛期,老熟幼虫5月中下旬在土内筑土室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羽化后成虫陆续迁出,蛾量表现突减,此后各代在田间很少发现。
成虫昼伏夜出,喜趋食甜酸味液体,发酵物、花蜜及蚜虫排泄物等作为补充营养,对黑光灯趋性强。产卵于粗糙的或多毛的表面,田间主要产在土块上,地面缝隙内及多种杂草如小蓟、小旋花等幼苗叶片的反面。3龄后幼虫夜间活动为害,咬断嫩茎,幼虫有假死性。适宜发生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70%。
[地老虎类害虫防治方法] 防治地老虎应以第一代为重点,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①灭草除虫,发蛾盛期用糖醋酒液及黑光灯诱杀,清晨田间捕捉高龄幼虫。②毒饵诱杀,饵料可用豆饼、鲜苹果拌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③药剂处理土壤,如用辛硫磷颗粒剂处理土壤,方法是将5%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公顷,25%微胶囊剂15千克/公顷加上细土225千克,拌匀后施于幼苗周围,按穴施入。④喷药处理。3龄前为害幼苗地上部分时,及时喷药,药剂有2.5%敌百虫粉剂45千克/公顷,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金龟子、油葫芦、地老虎都是害虫。
金龟子是鞘翅目金龟总科的通称。其幼虫(蛴螬)是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严重,常将植物的幼苗咬断,导致枯黄死亡。多种成虫又是农作物、林木、果树的大害虫。金龟子的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是鞘翅目中大类群之一,全世界已记有20 000余种,我国目前已记录约1800种。
油葫芦属 是直翅目蟋蟀科常见的蟋蟀类群,对农作物具一定危害,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一些种类还是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切根虫、土蚕,是烟区重要地下害虫之一。我国烟区发生的有2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iiller)、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 Butler)、三叉地老虎(Agrotis trifurca Eversmann)、白边地老虎(Agrotis trifurca Eversmann)发生量较大,造成损失较重。往往在一个地区多种地老虎混合发生,而以一种地老虎为优势种。在云南及南方烟区,小地老虎发生较多,而东北烟区,白边地老虎发生较多。
  1.发生为害
  小地老虎在云南省各烟区均普遍发生,主要以幼虫为害苗床期和移栽还苗期烟苗。低龄幼虫在烟株上取食嫩叶,造成叶片小孔洞或缺刻;进入3龄以后,幼虫常咬断烟茎造成缺苗,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导致毁种重播。小地老虎主要以第1代幼虫对烟苗的为害较重,烟苗被害株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达90%。此外第2代、第3代幼虫还可为害大田生长后期烟株。小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广泛,除危害烟草外,还危害马铃薯、玉米、小麦、各种蔬菜等100多种植物。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0mm,翅展44~52 mm,头部及胸部褐色或灰褐色,头顶有黑色斑,颈板基部及中部各有一条黑色横纹,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前缘区黑褐色。肾形斑、环形斑明显,边缘具黑边。
  卵:扁圆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卵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棕褐色。乳孔不明显,花冠分为三层,纵棱为二岔式或三岔式,由冠顶直达底部。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灰褐色,3龄前黄绿色,3龄后逐变为灰褐色。老熟幼虫灰褐至暗褐色,体表密布黑色圆形稍隆起的颗粒。
  蛹:长椭圆形,长18~24mm,宽6~7mm,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有3~4排圈形凹纹;腹部末端深褐色,并具黑褐色粗刺二根。
  3.发生规律
  (1)生活史及习性 小地老虎在云南省多数烟区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6~7cm土层中越冬,无滞育现象。越冬代成虫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3月底至4月初为成虫的盛发期,4月~5月发生第1代;6月~7月发生第2代,8月~10月发生第3代,10月至翌年3月发生第4代。
  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等阴暗处,晚上进行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成虫的活动受风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大风天气则很少活动。成虫的飞翔力较强,有季节性迁飞特性、趋光性和趋化性,喜好糖酸气味。成虫羽化后经3~4天即可交尾,交尾后第2天可产卵,以夜间7时~10时产卵最盛。卵多产于土面、地面缝隙等上,少量产于杂草或作物幼苗的叶背上。卵散产或数粒产在一起,每头雌蛾的产卵量通常在1000粒左右,多的在2000粒以上。成虫产卵前期为4~5天,产卵期2~10天,以5~6天较多。雌蛾的寿命为20~25天,雄蛾10~15天。雌蛾的产卵量和寿命与补充营养、幼虫食料有密切关系。成虫无补充营养时,其平均寿命仅6天,多数雌蛾不产卵。
  初孵幼虫取食卵壳,1~2龄幼虫昼夜为害,多群集于心叶和嫩叶上取食成孔洞或缺刻。3龄后开始分散,昼伏夜出,以晚上9~12时及清晨5时活动最盛,咬断烟苗或拖入穴中。5~6龄幼虫食量极大,当食料不足时,常迁移为害。幼虫具有假死性,遇到惊扰缩成环状。在3龄后有自相残杀习性。
  (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小地老虎不耐高温,也不耐低温,适温区为18~25℃,高温不利于小地老虎的生长繁殖。在空气相对湿度100%、温度30℃时,可引起1~3龄幼虫的大量死亡;在平均温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并不能产卵。温度在5℃以下时,幼虫经2小时即全部死亡。在气候较适宜的4~6月,第1代小地老虎在多数地区发生量较大,其后各代的幼虫受高温影响而数量骤减,至秋季气温适宜时数量又回升。一般冬季的地温、气温越低,来年春天的小地老虎蛾量越少。
  小地老虎喜欢在疏松、潮湿、低洼地带生活,土壤含水量在25%~30%时最适于幼虫生长。湿度过大或过干旱的土壤都不利于幼虫生存。在沿河、邻湖地区及雨量充沛地区,小地老虎的一般发生较重,但降雨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时,也会增加小地老虎寄生病菌的流行。在卵孵化盛期至第1、2龄幼虫盛发期时,若降雨量较大、雨天偏多,会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危害减轻;相反此时期干旱少雨,则幼虫成活率增高,危害加重。
  烟田前作和田间寄主植物数量与烟田地老虎发生量有很大关系;如前作生长茂密,为马铃薯、冬耕地、油菜地等土壤湿润地块,则地老虎发生数量大。一般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壤板结及碱性大的田块发生较轻;粘重土和沙土也不利于小地老虎栖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较疏松、易透水的沙质土壤,适于小地老虎繁殖。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早翻耕苗床及烟地,杀伤和减少土壤中的幼虫和蛹。清除杂草,减少寄主植物和产卵场所,以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及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3龄以上幼虫,可在每天清晨,在田间检查、补苗时,拨开被害株周围表土,寻找捕杀幼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可用灯光诱杀或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减少产卵虫源。
  (3)生物防治 小地老虎有很多的天敌,如中华广肩步甲、夜蛾瘦姬蜂、螟蛉绒茧蜂等,通过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可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和危害。
  (4)化学防治 苗床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移栽后选用2.5%功夫1500倍液、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5%敌杀死1500倍等农药对烟塘地面进行喷雾防治;用地膜的烟地,可在栽烟覆膜前进行施药防治

地老虎是地下害虫的重要类群,为害作物及观赏树木苗木,常咬断地面的茎,造成幼苗死亡。已知为害植物的有20多种地老虎,长江中下游发生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种。
#虫例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世界性地下害虫。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发生重。食性杂,为害100多种植物,对观赏树木苗木如雪松等造成严重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状,分枝渐短,仅达触角长度之半,其余为丝状。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有时直达内横线呈黑褐色,肾状纹、环状纹和楔状纹位于其中。在肾状纹外边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外缘线上则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3斑相对。后翅灰白色,脉及边缘带黑褐色。卵馒头形,表面有纵横隆线,黄褐色。幼虫暗褐色,表面粗糙,密布大小不一的黑色颗粒。蛹暗褐色,具光泽。
[发生特点] 为迁飞性害虫,越冬北界为北纬33度一线。长江中下游年发生4~5代,属1代多发型。发蛾高峰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产卵盛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底至5月上旬为为害盛期,老熟幼虫5月中下旬在土内筑土室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羽化后成虫陆续迁出,蛾量表现突减,此后各代在田间很少发现。
成虫昼伏夜出,喜趋食甜酸味液体,发酵物、花蜜及蚜虫排泄物等作为补充营养,对黑光灯趋性强。产卵于粗糙的或多毛的表面,田间主要产在土块上,地面缝隙内及多种杂草如小蓟、小旋花等幼苗叶片的反面。3龄后幼虫夜间活动为害,咬断嫩茎,幼虫有假死性。适宜发生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70%。
[地老虎类害虫防治方法] 防治地老虎应以第一代为重点,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①灭草除虫,发蛾盛期用糖醋酒液及黑光灯诱杀,清晨田间捕捉高龄幼虫。②毒饵诱杀,饵料可用豆饼、鲜苹果拌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③药剂处理土壤,如用辛硫磷颗粒剂处理土壤,方法是将5%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公顷,25%微胶囊剂15千克/公顷加上细土225千克,拌匀后施于幼苗周围,按穴施入。④喷药处理。3龄前为害幼苗地上部分时,及时喷药,药剂有2.5%敌百虫粉剂45千克/公顷,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 19696529199地下害虫有哪些?地下害虫如何防治
  • 申货答:地下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蝽、根蚜、拟地甲、蟋蟀、根蚧、根叶甲、根天牛、根象甲和白蚁等10多类,共约200余种,分属8目36科。防治措施 地老虎类:主要有大、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幼虫:在发生量不大,苗圃内枯草藻时,在被害的...

  • 19696529199福建的茉莉害虫有哪些种类?
  • 申货答:福建茉莉主要产区害虫种类 目名科名种名鳞翅螟蛾茉莉叶螟、茉莉蕾螟卷蛾拟小黄卷叶蛾、茶后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褐长带卷叶蛾夜蛾三点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目名科名种名鳞翅天蛾芝麻鬼脸天蛾、霜天蛾细蛾花丽细蛾(新种)木蠹蛾咖啡木蠹蛾毒蛾双线盗毒蛾蓑蛾茶蓑蛾双翅瘿蚊茉莉花蕾蛆鞘翅金龟...

  • 19696529199常见的植物害虫有哪些
  • 申货答:根据害虫对草的危害部分,可将害虫分为:(1)地下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器官,如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等。(2)地上害虫,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上器官,也称食茎叶害虫。依据口器类型,又可将地上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两类。咀嚼式口器害虫以齿状口器啃食草的器官,将茎叶咬出...

  • 19696529199地老虎是什么昆虫
  • 申货答: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昆虫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类害虫。地老虎的幼虫多在地下活动,咬食植物根系或地下部分茎,是一种旱地作物上著名的地下害虫,对生产危害极大。其中,尤其以小地老虎最为突出。地老虎的成虫是一种蛾子,对植物没有大的危害。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我国...

  • 19696529199地下害虫的为害方式是怎样的?
  • 申货答:地下害虫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在水田、旱地、丘陵、山坡地、林地、果园、草原等均有发生,而以长江以北各省(区)发生最严重。地下害虫发生与土壤质地、连作年限、含水量、酸碱度、作物前茬及周围农作物、林果、杂灌木等都有密切关系。如小麦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及四年以上连作年限时,小麦被害率分别为3....

  • 19696529199这是什么虫什么作用?
  • 申货答:幼虫乳白色,体常弯曲呈马蹄形,背上多横皱纹,尾部有刺毛,生活于土中,一般称为“蛴螬”。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老熟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金龟子为完全变态。全世界约有3万多种,我国约有1300种,各节都能自由开闭。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前翅坚硬,...

  • 19696529199土里长了这个虫子,这是什么虫啊?益虫还是害虫,怎么灭啊?
  • 申货答: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俗称土蚕、地蚕、地狗子。把它铲断就可以了。是害虫,会吃植物的根。我家菜地每次移栽菜之前,都要翻地,把它们消灭

  • 19696529199地老虎是害虫吗?
  • 申货答:低龄幼虫在烟株上取食嫩叶,造成叶片小孔洞或缺刻;进入3龄以后,幼虫常咬断烟茎造成缺苗,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导致毁种重播。小地老虎主要以第1代幼虫对烟苗的为害较重,烟苗被害株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达90%。此外第2代、第3代幼虫还可为害大田生长后期烟株。小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

  • 19696529199地老虎是什么昆虫
  • 申货答:危害最为严重。此外,对其他旱作区和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多食性害虫,地老虎的寄主广泛,包括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等多种农作物,以及蔬菜如花生、烟草、麻类、芦笋等106种作物。同时,它也是果园、花卉苗圃及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地老虎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生,造成严重损害。

  • 19696529199什么虫?
  • 申货答:地老虎 ——昆虫名,属夜蛾科。世界约2万种,中国约1600种。成虫口器发达,多食性作物害虫。种类很多,农业作物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危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