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永乐大典》是真的失传了吗?具体是一本什么书呢?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永乐大典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永乐帝当时未能毅然付之刊印,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是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编辑本段]简介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姚广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王景(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
  邹辑(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著名作家。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

永乐5年1407年11月,永乐大典终于完成了。此书收录上至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11095册,22877券,3亿7000万字。全部由人工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而成。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存世仅400余册,95%以上内容已经失传了。下面就讲一下先辈们是如何编撰这一巨著的!!

朱棣准确的判断出解缙就是能胜任永乐大典主编工作的人,于是在永乐元年1403年,郑重的将这个可以光耀史册,也可以累死人的工作交给了解缙。他的要求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言。至于天文地理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被集成一书勿厌浩繁。

在信息并不发达的当时,书籍即使出版了也是很容易失传的。小说之类的书很多人看,但某些经史子集之类的学术书籍就很少有人问津,这一点呢也和现在差不多,技艺失传,而某些不传世的书籍就更像武侠小说中的秘籍一样,隐藏于深山密林之中,不为人知,要采集这些书籍,必须要有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所以虽然每个朝代都修书却大有不同,比较穷的朝代,官方修书是数量有限,只求修好必须修的那一本儿前朝的史书。而朱棣要修的不是一本,也不是一部书。他要修的是涵盖古今,包罗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

这不仅仅是文化,这是包括经济文化在内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自信和强大的象征。摆出了大阵势。这个阵势实在是大。完全体现了明朝当时的综合国力。首先,朱棣派了5个翰林学士担任总裁,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那个公司总裁,这5人以王景为首,都是饱学之士。并另派20名翰林院官员为副总裁,这20个人那也都是著名的学者,此外朱棣还在全国范围内发出总动员令,召集所有学识渊博的人。不管你是老是少是贫是富,瘸子拐子都没关系,脑袋能转得动,能走路就行了,全部召集来做编纂,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这个编辑。

这还没完,朱棣拉出了拼命地架势,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他在全国各个州县四处寻找有某种特定能力的人,这种能力并不是学问,那么他到底要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呢?答案是字写的好的人。由于当时是修一部全书,所以要找来很多资料,这些资料找来之后需要找人抄袭。既然是大明帝国编的书,自然就要体面,自迹必须要漂亮清晰,如果要找一个类似像我这样字迹潦草,每天只会在电脑前面打字的人去抄书,别说朱棣看不惯,而我自己都会觉得丢人呢,那个年头你要是写得一手烂字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人外,朱棣还给解缙派去了一个帮手,和他共同主编此书,这个人说是帮手,实际上啊应该是监工,这个监工就是姚广孝。把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放在解缙身边朱棣的决心可想而知。当朱棣以排山倒海之势摆出这副超豪华阵容时,解缙才终于明白,自己将要完成的是一件多么宏大光荣的事情,啥也别说了,开始玩命干吧。

事实证明,朱棣确实没有看错人。解缙充分的发挥他的才学,合理的安排各项工作。采集,辨析,编写,校对都有条不紊在进行着,每次编写完一部分,他都要亲自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这支庞大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佼佼者,他做得很出色。

上千个勤勤恳恳的知识分子日夜不休的工作着,他们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笔耕不辍,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娱乐,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其中有不少人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只是为了完成这部古往今来最为伟大的著作。

在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永乐5年1407年11月,这部大典终于完成了。此书收录上至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11095册,22877券,3亿7000万字。全部由人工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而成。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更为难得的是,以谢晋为首的明代知识分子们,以广博的知识和兼容并包的思想采集了几乎所有珍贵的文化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朱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郑重地为这部伟大的伟大巨作命名,永乐大典。

现在朱棣终于可以说,在我的统治下,编成了一部有史以来最全最完美的书。终有一天,我会老去,但这部书的光荣将永远光耀着后代的人们,告诉他们我这个时代的辉煌。光荣绝不仅仅是朱棣,这是属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光荣。

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曾经光耀四方,强盛一时。也曾屈膝,受辱,已经面临危亡,但我们最终没有屈服,我们的文明传承了下来,并引领着我们顽强的站立起来。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传承我们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要感谢这部书,因为如果没有它的诞生,很多古代书籍今天的我们将永远也看不到了。如果要给这些书开个书单,恐怕会很长,在此我只列举其中一些书目。让大家了解此书的重要意义,如旧唐书旧5代史,宋会要辑编,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后来全部失传。直到清代时,方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流传于世上,所以我们说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金字塔。

解缙虽然没有金戈铁马的风光,但他有自己的武器,他的武器就是笔墨,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无数辛勤的知识分子用笔墨为我们留下了祖先的智慧和知识,让我们了解了那光荣的过往和先人的伟大,事实证明,那些常常被我们嘲笑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和读书人,他们也有力量,他们也很强壮,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永乐帝当时未能毅然付之刊印,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是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编辑本段]简介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著名作家。
  姚广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王景(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
  邹辑(1337—1412)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松阳县人,著名作家。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烧了,副本被八国联军抢走大部分_百度知 ...
  • 嵇些答:正本在明朝就神秘消失了,有人认为被嘉靖烧了作为陪伴自己在阴间查阅所用。下文我们谈这个。​( 2 )副本大多被八国联军抢走 《永乐大典》副本留在了世间,但几经波折残损不少,主要经历了晚明战火、火烧圆明园时期、八国联军三次大劫掠。目前已经确定的《永乐大典》副本收藏地我国有:中国...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还存在吗
  • 嵇些答:《永乐大典》正本在明朝晚年已经遗失了,多半是由于兵火原因。明仁宗的时候,抄了一份副本, 但在乾隆之后已经副本也只剩下9000册, 后来晚清时期又被其他列强抢去不少, 现在只剩下800册左右,占永乐大典全部的3%。《永乐大典》的介绍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

  • 15196021695历史永乐大典下落之谜 世界著名百科全书被调包/下落不明
  • 嵇些答: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为了证明自己的文治武功,组织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但修成之后,此书就被束之高阁,消失在众人的耳目之外。这部书,就是《永乐大典》。明朝之后,当《永乐大典》“重出江湖”时,已是其成书250年后的康熙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已被...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正本到底流失到了哪里?
  • 嵇些答:明朝中前期的《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成就,这部著作里将中国文化和历朝历代的文化精髓全面的吸收归纳起来,《永乐大典》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后来连年的战乱,最终《永乐大典》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到现在为止留存在世的文字少之又少,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浩劫,...

  • 15196021695历史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大典”去哪了?
  • 嵇些答: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这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所有《永乐大典》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副本。而11095册《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并且其下落也一直不见准确的记载。围绕着《永乐大典》,学者将之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关于...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是怎样的一本书?现在还有他的真迹吗?
  • 嵇些答:就是在当时那个信息通信并不发达的时候,书籍是非常容易失传的。由此可见,明成祖朱棣下令编撰这本书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将花费非常大的金钱以及人力和物力。更何况是《永乐大典》这样一本涵盖古今,并且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可见其修撰的难度之大。但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了明朝当时的综合国力还是非常强盛的。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原稿,为何离奇失踪?
  • 嵇些答:《永乐大典》是在明朝的时候王上下令让修订的,把明之前的所有经典都给收录进去,希望能方便以后人们的查看。当时的王上可真是有远见呀,修订这么个好东西,它可是我国的一大文物呀,我们现在还从《永乐大典》中收获了不少,但是我们现在的《永乐大典》只剩下一部分残卷了,而且还是标本。为什么说是抄本...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还在吗
  • 嵇些答:《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历史影响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

  • 15196021695永乐大典真相是什么?永乐大典展览详情
  • 嵇些答:说起《永乐大典》,其实大家都知道一本真正神秘的书,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本。原来不在,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据说永乐大典最近实现了。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件事!永乐大典现在在国家图书馆展出。镇馆之宝——永乐大典的12个复制品正在展出。9月28日,北京,以“文学大汇编...

  • 15196021695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
  • 嵇些答:“神臂弓”是宋朝时的神器,据说可以射穿300步开外的铁甲,是对付金兵的神器,然而 在元世祖时就已失传。《永乐大典》是如何消失的 就是这样的一本奇书,然而自问世后不久,此书就开始进入了失联模式,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的抄本,当时正本藏于文渊阁,副本藏于皇史...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