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体现出《永乐大典》是明代类书编纂最突出的成就。?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永乐大典》是不是朱元璋首先提出要编纂的

不是,是朱棣。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扩展资料: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决心修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发现此书多为儒学一家之言,甚为不满。
于是钦点精通儒、释、道等各家之学的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终于在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大悦,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不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华文明的丰碑。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公元1407年中国明朝《永乐大典》的完成《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全书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3.7亿字。参加编写的人员多达2169人,先后历时5年,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始,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成书。由于此书所收从先秦到明永乐年间8000条典籍,分门别类整编整段抄入,一字不改,因而许多古代文献才得以保存。这是明成祖及其编写人员为继承、弘扬中华灿烂文化事实上做了一件不朽的伟事实应永彪青史,为我们后人所景仰,所学习。

《永乐大典》是明代类书编纂最突出的成就。《永乐大典》的编修由翰林学士解缙主持,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次年十二月完成初稿,名为《文献大成》。但明成祖并不满意,又加派姚广孝等人参加扩大重修工作,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重修告成,全书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与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共计三亿七千万字左右。其收编范围由于贯彻明成祖“毋厌浩繁”的方针,所以内容极为广博,曾采集古今典籍七八千种。其体例模仿元代阴幼遇《韵府群玉》的形式,分韵隶事。但《永乐大典》是依明初《洪武正韵》的七十六韵部来排列单字的,在每一单字下,先注《洪武正韵》对该字的音义解释,次录各韵书、字书的反切和解说,又仿唐代颜真卿《韵海镜源》的做法,并列单字的楷篆各体,单字注解中的书名和作者名用红字写出,非常醒目。单字注解后再将书名、篇名或首字涉及该字的材料引出。这种“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使该书更接近于百科全书的形式。《永乐大典》辑录材料,常常是将原书整部、整篇或大段的抄录,所以对保存古书发挥了巨大作用。清代纂修《四库全书》,就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五百多种,由此可见这部大类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永乐大典》由于部帙庞大,所以未能刻印刊行,明嘉靖、隆庆间曾摹写了一部副本。副本至清乾隆年间已阙二千四百多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该书遭焚毁、劫掠损失殆尽。现国内收集残本七百三十卷,已由中华书局于1960年影印出版,仅存的这些残本中,也仍有许多材料可以利用。



不是,是朱棣。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扩展资料: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决心修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发现此书多为儒学一家之言,甚为不满。
于是钦点精通儒、释、道等各家之学的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终于在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大悦,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不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华文明的丰碑。
《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公元1407年中国明朝《永乐大典》的完成《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世界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全书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3.7亿字。参加编写的人员多达2169人,先后历时5年,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始,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成书。由于此书所收从先秦到明永乐年间8000条典籍,分门别类整编整段抄入,一字不改,因而许多古代文献才得以保存。这是明成祖及其编写人员为继承、弘扬中华灿烂文化事实上做了一件不朽的伟事实应永彪青史,为我们后人所景仰,所学习。

  • 19486101358《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指的哪本书?
  • 彭凯答:《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简介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

  • 19486101358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指的哪本书
  • 彭凯答:《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近现代因为《永乐大典》的散失,能够利用...

  • 19486101358《永乐大典》是丛书还是类书?
  • 彭凯答:你好!!是类书!!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永乐帝当时未能毅然付之刊印,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成...

  • 19486101358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 彭凯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编撰于明代永乐年间,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七八千种,所收录内容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地理、宗教及各种技术等。《永乐大典》全书共两万...

  • 19486101358《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的区别
  • 彭凯答:1、编写的人不同:《永乐大典》是大明永乐年间由皇帝朱棣先后命解缙和姚广孝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超级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

  • 19486101358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 彭凯答: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明朝。《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的...

  • 19486101358《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 彭凯答:明朝《永乐大典》“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而明朝《永乐大典》对民族而言,是我国各行业几千年来的文学结晶,体现我国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从《永乐大典》残本中的插图来看它的价值,在中国插图史上有...

  • 1948610135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
  • 彭凯答:《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的成书,还要追溯到600年前。1403年,永乐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宗旨如下:“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

  • 19486101358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 彭凯答:《四库全书》是丛书,而《永乐大典》是类书。不同于将众多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为一套的丛书,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学科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永乐大典》即是先按字韵再分类的编排方法,即所谓“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类书的性质有学者将...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