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有多无耻?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16

李景隆是“靖难之役”中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他首鼠两端,是一个导致建文帝失败的元凶。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连年征战中,李文忠出生入死,多有战功。明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曹国公,死后配享太庙和肖像功臣庙,位列功臣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

但“老子好汉儿混蛋”,李文忠死后,李景隆袭封曹国公,并掌左军都怪府事,他“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明太祖朱元璋亲踢他名字为“景隆”,实际上,正如深知他底细的明成祖所说的那样:

“李九江(景隆小字九江),纨绔少年耳。”

他说起话来夸夸其谈,但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建文帝继位后,他对李景隆这位表兄弟十分倚重,视为心腹。

建文帝即位不久便开始“削落”。本来,他最为担心的是燕王朱棣,但因一时未找到适宜的借口,又有些害怕燕王的势力,所以没有首先在燕王身上开刀,而是首先削除了燕王的同母弟周王朱橚。建文帝以边疆有警为名,“使景隆备边,道出汴,碎围王宫,执橚。”将周王朱捕解往京师。建文帝削除了周王封爵,将他禁锢于南京。自此以后,李景隆越发受到建文帝的信任。

削周王得手后,建文帝又接连废削了齐王、代王、湘王、岷王,燕王清楚地意识到,下一步就要轮到自己了。于是,他于建文元年七月毅然起兵,以“靖难”为名,声称要除掉主张削藩的齐泰、黄子澄,与建文帝展开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在这场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中,李景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首鼠两端

对李景隆来说,明成祖是他的表叔,建文帝是他的表兄弟,李景隆的这种特殊身份就决定了他所处地位的复杂性,耿炳文北伐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受挫后,建文帝命他代耿炳文为大将军:

“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帝亲为推轮,钱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后来,建文帝还担心他的权不够重,遂派宦官到他营中,“资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加上郭英、吴杰的兵力,合军六十万。建文帝几乎倾注了全国的兵力,想一举消灭燕军。出人愈料的是,这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南军从此一蹶不振,建文帝也因此“进退失据”,最后终于丢了皇位。

李景隆为什么失败得那么惨呢?要知道,当时明成祖刚起兵不久,人马不多,主力又随明成祖去攻略大宁等地,远离北平,留守北平的主要是老弱妇孺,防守力量十分单薄,在那种兵力强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的情况下,李景隆的大军竟一直未能将北平攻下。令人不解的是,当李景隆率大军进攻北平时,明成祖不是集中有限的兵力固守北平根本之地,而是放心大胆地去援永平,攻大宁,他身边的将领对此大惑不解,劝明成祖不可远出:

“永平城完粮足,可以无优,今宜保守根本,恐出非利。”

明成祖却不为意,还是率主力外出征战去了。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当瞿能父子浴血奋战,已将北平彭义门攻破,李景隆不是帅师跟上,乘势攻入城内,而是命瞿能暂停攻城,“令候大军同进”,致使功败垂成。

《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诸书都归于李景隆“忌功”,未免太轻描淡写了。瞿能是李景隆的部将,古往今来的统帅都是鼓励部下杀敌立功,哪有统帅“忌”部下立功的呢?如果当时一鼓作气,攻占北平,使明成祖失去这个根本之地,局面会完全是另一种样子,细想一下就不难发现,李景隆这样做当有更深的原因在。

当李景隆连战皆败,由德州往济南撤退时,德州尚有“粮储百余万石”。德州是北伐的基地,粮草充足,李景隆南撤,将这些“粮储”完好无损地留给了燕军。李景隆如果不是首鼠两端的话,他完全应该将这些粮储烧掉,决不应留给与之作战的燕军,要知道,百余万石粮储在当时不要说征集不易,仅运输到这里来就是个大问题。在永乐以前,一年经京杭大运河运往北平的粮饷不过四五十万石,当时明成祖控制的地盘不大,这些意外得来的粮储对他真是莫大的帮助,这简直就是李景隆送给明成祖的一份厚礼。其中的内情外人是很难知道的。

李景隆身为统帅,对有勇有谋真心伐燕的将领却百般排斥。例如杨本,他本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从景隆讨燕有功。景隆忌之,不以闻。”也就是说,杨本打仗再勇敢,功劳再大,李景隆也不为他上报请功。杨本后来大概看到了李景隆怀有二心,自己便“以孤军独出”,李景隆也不予接援,终因寡不敌众,杨本被俘,后被燕王囚死于北平狱中。

把前后诸多史实联系起来看,就不难看出李景隆首鼠两端,脚踏两家船。又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其危害性实在难以估量,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识破了李景隆的真面目,弹劾他,要建文帝杀掉他。但建文帝仁柔有余,刚毅不足,念他是至亲,始终未对他治罪。黄子澄是建文帝削藩的核心人物之一,最初他极力推荐李景隆为大将军。后来李景隆兵败回朝,黄当廷痛哭着说:

“景隆出师观望,怀二心,不亟诛,何以谢宗社、励将士。”

吏部左侍郎练子宁还当廷抓住李景隆:

“数其罪,请诛之,(建文帝)不听,愤激叩首大呼曰:‘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臣备员执法,不能为朝廷除卖国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无赦臣,因大哭求死。(建文)帝为罢朝。”

同时,宗人府经历宋征和御史叶希贤都抗疏直谏,“言景隆失律丧师,怀二心,宜诛”,建文帝却均未采纳。当燕师通近南京时,方孝孺当廷抓住李景隆并怒斥:

“坏陛下事者,此贼也。”

郑公瑛等18人群起而殴之,差一点将李景隆当场打死。看来,当时已有不少人看清了李景隆的真面目。由于李景隆伪装得好,再加上他身份特殊,建文帝还一直想利用这个特殊人物为自己效力。当燕军通近南京时,建文帝命李景隆前往燕王营中,请燕王退兵,答应双方裂土而治,毫无结果而还。

当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和谷王橞一起防守金川门,当时南京城内尚有精兵二十万,粮草充足,固守坚城,还有相当的抵御力量。当时正值盛暑,北兵不耐署热,时间稍久燕兵即会陷入很不利的局面,再加上燕兵是孤军深入,后方不稳固,而建文帝的勤王兵也将陆续赶来,这对朱棣都是很不利的因素。这时的李景隆再也不掩饰他的真面目了,立即打开城门,迎燕师进京,这就是所谓“金川门之变”,从而使明成祖一举取得决定性胜利。

至于李景隆在暗中到底帮了朱棣多少忙,今已难详考。但从明成祖对他的封赏中可以看出,他赫然列为明成祖夺天下的第一功臣。明成祖即位后大封靖难功臣,李景隆受的封赏最为隆崇:

“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加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其赏白金四百两,文绮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继李景隆之后,封赏最重的是朱能和丘福。李景隆是左柱国,但朱能是右柱国,明代尚左,左柱国为尊,另外,李景隆“太子太师”的头衔也是朱能所没有的,朱能尚且无法与李景隆相比,那就更不用说其他的“靖难功臣”了。这种情况不是很能说明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了吗?《奉天刑赏录》则说得更为明确了当,明成祖:

“以曹国公李景隆……有默相事机功。”

何为“默相事机”?难道不是在暗中帮助朱棣,正因为李景隆功高爵显,所以在明成祖的群臣当中,他堂而皇之地位居第一。

“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诸功臣出生入死,夺来了江山,李景隆是个降臣,却位列班首,难怪“诸功臣咸不平”了。这是因为诸功臣不明其中底细,朱棣才真正了解李景隆的特殊贡献,只是不便明说就是了。再加上李景隆那种特别显赫的身份,这就使他成了导致建文帝失败的一个关键人物。可悲的是,建文帝可能至死也没认清这一点。



都说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放在李文忠和李景隆父子俩身上简直就是讽刺。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唯一的亲外甥,他在小舅舅朱元璋麾下成长成一代名将,为大明开国立下赫赫战功。李文忠是实打实的“虎将”,李景隆也是实打实的“犬子”。



猪队友李景隆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朱棣是朱允炆神一样的对手,而李景隆就是猪一样的队友。猪队友最主要特征是主动送人头,这一点,李景隆发挥得淋漓尽致。李景隆身份是皇亲国戚,身材高大,长得眉清目秀。朱元璋在世的时,就因为他行止雍容对他很是喜欢。十九岁就那年,李景隆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建文帝继位后,因他皇亲国戚的身份,更见信任,连抓捕周王朱橚这样机密的活,也是他负责的。



燕王朱棣起兵后,老将耿炳文失利,于是黄子澄极力推荐李景隆。齐泰稍微靠谱些,反对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可惜建文帝没有听。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北伐,出发前,建文帝还亲自为他推车。李景隆是个贵公子,不懂用兵之道,且妄自尊大。燕王朱棣听说李景隆为大将军,开心极了,对诸将说:“李九江(李景隆的小名),纨绔少年一个,容易对付的!”于是朱棣故意带领军队援救永平,直奔大宁,李景隆趁机进攻朱棣的大本营北平,结果毫无意外地以多胜少。朱棣攻破大宁,反过来攻击李景隆,李景隆又毫无意外地失败了,只好逃到德州。第二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带着军队出紫荆关救援,结果无功而返。四月,双方战与白沟河,李景隆集齐了六十万大军,愣是被打得屁滚尿流,白白损失了十万多人。李景隆凭一己之力,创下了四战四败的历史记录。



投降叛变李景隆

李景隆屡战屡败,建文帝不得不将其召回。黄子澄羞愧忿恨,抓住李景隆,请求皇帝杀了他以向天下谢罪。方孝孺也极力请求杀了李景隆。但建文帝还是没有追究李景隆的罪过。也可能是没有时间处理李景隆的问题了,因为这时候,燕王的军队已经渡过长江,建文帝的统治岌岌可危。建文帝派李景隆、尚书茹常和都督王佐前去跟朱棣谈判求和。说句公道话,建文帝对李景隆真是好的没话说。关键时刻,最考验人心。燕王屯兵金川门时,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城门,迎接朱棣的军队,帮助朱棣取得了绝对性的成功。



李景隆干啥啥不行,投降第一名,他的这一波骚操作,一度被后人认为是间谍。说他是间谍,或许是抬举他了。因为从他投降后朱棣对他的态度可以推断,李景隆不太可能是一个间谍,倒有可能是一个投机分子。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就是朱棣忠心耿耿的间谍,徐增寿虽死,但朱棣对他的家人特别好。由此可知,朱棣对自己人,是相当的爱护的。

投降者的下场

朱棣登基后,论功行赏,李景隆“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中大事,皆以李景隆为首,李景隆一时风光无限。李景隆靠着投降出卖队友获得高官厚禄,激起了真正为朱棣拼命打江山的贤臣能将的不满。永乐二年七月,周王揭发他在建文时收受贿赂,刑部尚书郑赐弹劾他“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朱棣下诏说:“你们不要再说了。”第二天,成国公朱能和吏部尚书蹇义带领着满朝文武弹劾李景隆勾结弟弟李增枝“逆谋有状”。第三天,六科给事中张信弹劾他:“图谋不轨。”事已至此,朱棣不得不处置李景隆,削掉他的勋号,不准他上朝,让他回家,侍奉曹国长公主之祀。



饶是如此,文武大臣还是铁了心置他于死地,礼部尚书李至刚联合了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部等多个部门对李景隆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攻势,弹劾李景隆:“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朱棣夺李景隆爵位,禁锢了他的家人,没收了他的财产。李景隆想要绝食而死,可是没有成功,苟延残喘活到了永乐末年。



从李景隆的遭遇来看,朱棣对他是不信任的,先是将他捧得高高的,以激起群臣的嫉妒,再借力打力。朱棣若是对李景隆百分百信任,文武大臣怎么敢放心地整李景隆。李景隆无德无才,在最有可能打败朱棣的时候也一败再败,朱棣取得天下,李景隆若是想要谋反,更没有胜算了。你们觉得呢?



李景隆性格非常软弱,他看到朱棣的大军是胜利者,所以背叛了朱允炆,给朱棣大军打开了城池,非常无耻。

李景隆干啥啥不行,投降第一名,当初建文帝给了他50万大军让他北伐,结果被朱棣狠狠摧毁了,建文帝非但没有降罪于他,还让他去跟朱棣谈判求和,结果他直接打开城门放朱棣大军进来,真的是够无耻,对不起建文帝对他的厚爱。

因为他曾经多次打了败仗,全部的大臣都想要杀死他为朝廷立威。而作为皇帝的朱允文,念其往日的情分,便将他放过了,只是将他官降一级,现如今,他却背着朱允文将朱棣放了进来,简直禽兽不如

  • 14779622418李景隆和谷王打开南京城门迎朱棣大军入城,他们二人下场如何呢?_百度...
  • 郝质答: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南京被朱棣兵不血刃的拿下,因为负责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是直接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使得朱棣获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那么这二人下场如何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一、疑似卧底的李景隆,虽得善终但结局悲催 李景隆可谓是标准的皇亲国戚,他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

  • 14779622418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 郝质答:在1402年的时候,燕王朱棣的军队终是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下。而在燕京刚刚渡过长江之时,方孝孺曾又一次上书建议建文帝将李景隆诛杀,但是建文帝并没有采纳。不仅如此,他还让李景隆偕同茹瑺、王佐二人前往燕王营地议和。不过燕王并没有接受建文帝所提出的“划江而治”的建议。不久之后,燕军...

  • 14779622418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 郝质答:眼看大事不妙,很多人建立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可是建文帝却没有同意。眼看,朱棣已经马上要打到南京了,建文帝又派遣李景隆去议和了。但是被朱棣拒绝了,不久朱棣派兵到了南京,可是李景隆却和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导致南京陷落。朱棣登基后,李景隆反而升官了。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

  • 14779622418为什么李景隆会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呢?他的下场如何?
  • 郝质答:建文皇帝便采用“和谈而求缓攻”的对策,一方面外派特使与明成祖求合,另一方面又勇冠三军,在全国各地防御。建文皇帝自身喘气,但对明成祖也是一样的,他也得到修整的机遇。在历经严实的军事部署以后,明成祖就好像开了挂一样,从河北省逐渐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在建文四年的过程中打进了南京下。

  • 14779622418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 郝质答:第一锹:兵败北平李景隆兵围北平时,朱棣正在永宁、大宁一带扫荡外围,把守城工作交给了朱高炽,完全没拿李景隆当盘菜。北平城虽然坚固,兵力悬殊之下,李景隆不是没有机会,都督瞿能就曾经攻破了张掖门。张掖门被攻破后,瞿能当时只有千余人,不敢孤军深入,他守着城门请求支援。让人意外的是,李景隆居然...

  • 14779622418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 郝质答:李景隆,被戏称为“建文战神”、“靖难第一内奸”和“虎父有犬子”的杰出代表。作为朱元璋晚年最受信赖的二代勋贵,贵为曹国公的李景隆非但没有履行好辅助建文帝朱允炆的责任,反而在反贼朱棣攻打京师之时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亲二姐姐的儿子,因此李景隆...

  • 14779622418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 郝质答:原本李景隆大军是有机会一举摧毁或者说削弱朱棣的大本营,然而这位仁兄大意了,或者说私心犯了。李景隆围攻北平,朱棣在外扫荡,守城一事交付给了朱高炽,李景隆一方的都督瞿能以千余人攻破张掖门,正准备求援一举歼敌却收到了撤退指令,这是为何呢?原来,李景隆知晓破城仅千余人,误以为破城乃容易事,这...

  • 14779622418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呢?
  • 郝质答:第一锹:兵败北平李景隆兵围北平时,朱棣正在永宁、大宁一带扫荡外围,把守城工作交给了朱高炽,完全没拿李景隆当盘菜。北平城虽然坚固,兵力悬殊之下,李景隆不是没有机会,都督瞿能就曾经攻破了张掖门。张掖门被攻破后,瞿能当时只有千余人,不敢孤军深入,他守着城门请求支援。让人意外的是,李景隆居然...

  • 14779622418打开城门迎朱棣大军的李景隆,历史上他的结局如何?
  • 郝质答:当时朱棣率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朱允炆阵营不仅没能阻止叛军,还出了两个大叛徒,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叛军入城,于是南京城破。二、郁郁而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景隆在整个“靖难之役”中,算得上是“居功甚伟”,没有他开城门,恐怕朱棣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 14779622418李景隆,为何要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
  • 郝质答:这次败的更加彻底,几十万大军就此葬送,从此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军事上的形势大改变,不再站在朱允炆这一边了。于是朱棣南渡长江,兵临城下,而这时李景隆却背恩弃义开城门投降了朱棣。李景隆有这样打开城门迎接朱棣的行为,一是在他大军失败之后,朝廷众人纷纷要求斩杀李景隆,虽然多次朱允炆不允许,但是...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