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立一个国家后,究竟是要以武治国还是以文治国呢?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中国历史上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了宋朝。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掉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最终,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在宋朝之前的诸多朝代中,每一位皇帝都是重视武臣高于文臣。毕竟,古代是一个冷兵器时代,皇帝的江山都是在马上打下来的。

但是,自从赵匡胤上位之后,文臣之风便开始蔓延开来。要说赵匡胤,真的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帝王,他在登上帝位之后,并没有像前人那样讲究皇帝集权或中央集权。相反,他运用“分权”和“制衡”的方法,彻底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性。

首先,赵匡胤将原本独属于宰相的权力分割开来,将军权交给了枢密院,将部分政权交给了新设立的副宰相。此外,他还特意设立了三司来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进一步将宰相的财权分散开来。除了中央之外,在地方上,赵匡胤同样也是通过“分权”和“制衡”来分解诸侯手中的权力。

不仅下发旨意,地方的主事官员都由中央下派,而且只准任期三年。这样的话,不仅能有效管理地方事宜,还能避免官员在地方待久了产生反叛之心。另外,皇帝为防止自己下派到地方的官员在一方独大,便又在各个知州设了通判,由此来监管地方官员的一言一行,以免地方官员出现一些反叛思想。

虽然,唐朝就已经设立了科举制度,但是,要说将科举制服发展到顶峰的是哪一个朝代,那肯定是宋朝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宋朝实在太重文轻武了,所有,便导致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冗官”的格局。要说这种格局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谁也说不清,毕竟,赵匡胤就是通过这种治国方式将财权、政权和军权独揽于一身,由此,还达到了“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的境界。

而我们,也能从赵匡胤的治国方式中看出,他是一个十分善于思考且善于创造的皇帝。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知道一个武将如果产生了反叛心思,对国家将会有多么大的影响。所以,他在建国之后,就开始举国崇尚文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赵匡胤独特的治国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人的性格。

武人行兵打仗必须要有”监军”,以防止叛乱,而且,在打仗期间,武人必须按照固有的阵图去排兵布阵,如若不从,赢了还好说,大家相安无事。输了的话,武将直接背锅,轻则降职,重则杀头。由此,武人放不开手脚打仗,战事自然输多胜少,思想上,武人就没有了地位。

以至于,宋朝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不以战功为荣的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顾名思义,就是:“做人不要去从军,做铁不要去做针。”有这句话,我们就能够深刻的了解到兵将在宋朝的地位,简直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可以说,在宋朝时期,不管将军在战场上立了怎样的功劳,在回国之后都不可能与朝中相同等级的文臣并驾齐驱。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可能一个将军带兵数十万收复幽蓟十六州,也比不上一个文人科举中榜来的荣耀。正是因为文人和武者之间的不公平待遇,使得越来越多的男子开始崇文弃武。

久而久之,宋朝的男儿便逐渐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再也不会像前人一样苦练武术和兵法。相反,大多数男子则将自己没日没夜的泡在书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读,只为了能够有一天走上科举之路,能够金榜题名,光耀自家门楣。

虽然,这种崇尚文学的治国方法,有效的保证了赵氏一族的安全系数,但是,却也让整个国家的男子变得肩不能抗手不能提,从而,丧失了民族的战斗力,也让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感。纵使当时的宋朝在物质方面远超其它国家,但论起战斗力,却远远不如“四蛮”之地。

所以,每次在敌军进攻己方军队不敌的时候,就会像敌国运送物资割地赔款以求国泰民安。然而,一味的退让真的能让敌人知足吗?事实上并不能,有一就有二。在敌人明知你的战斗力不如自己的情况下,他还会放过你吗?所以,在北宋王朝经历了几次非常屈辱的失败之后,只得被迫一迁再迁。

那么,赵匡胤的文学治国真的不好吗?

其实,也不是不好,只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待遇差别实在是太大,想要国富民强,必须要全面发展,文武双全。如果,不是这两者之间的待遇差太大,相信宋朝也不会出现全国男子都崇尚文学厌弃武学的情况,也不会导致国家的军力日渐削弱,更不会在敌军前来攻打的时候,出现那个毫无还手之力的现象。

但同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治国方式,保证了赵氏家族几百年的安全,也保证了国家稳定的经济发展局面,所以,是对是错,谁又能说出个所以然呢?



治国要文武并重,以武治国或者以文治国都是行不通的,以武治国的话,国家很快就会陷入穷苦的境地,以文治国,国家会慢慢变得失去抵御外敌的能力。

应该要以文治理国家,打天下的时候是要用到武力,但是治理国家方面还是需要用到文。

我觉得以武治国比较重要,因为在国家建立初期,不稳定因素还是很多,只有用武力摆平之后,才有机会以文治国。

建立一个国家后短期内应该以武治国,因为刚建立的国家社会并不稳定,需要武力来保证国家的平稳,而从长期来看,应该以文治国。

  • 15654447777如何理解法治和法治国家
  • 仉璧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国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新修改的宪法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治国方略写进本文之中,使中国人无不开始重视法治问题,思考人治与法治的对立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弊端.可以说,关于法治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更重要的是...

  • 15654447777治国明明需要聪明才智,为何老子却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 仉璧答:我认为老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现在看来是偏激的。现实看来,古代“以智治国”的确是不受统治者推崇的一种说法。第一, 古代就讲究“以德治国”。首先作为一个统治者,要以德化民,就是要给他们关爱,即“以德服人”,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你以德服人之后,老百姓爱戴你,你才可能在统治...

  • 15654447777...为什么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同意起来...
  • 仉璧答:邓小平同志主张的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全体人民依法治理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有着本质区别。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以追求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彻底解放为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争取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建立"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

  • 15654447777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或者教训?
  • 仉璧答: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改变重文轻武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样才能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训是:宋朝实行重文抑武,以孝治国,冗兵的政策,只要求人民维护统治阶级的皇权地位,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以抵御外侮。

  • 15654447777什么是日本武士道
  • 仉璧答: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武士政权,从此,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足利尊氏于1336年建立的室町幕府为第二个武家政权,而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的江户幕府则是第三个武家政权。日本武士阶级以攻战杀伐为职业,自然是自古代中世纪已出现的军国主义的鼓吹者,是军国主义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而日本武士...

  • 15654447777武则天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仉璧答:武则天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是: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 15654447777朱元璋建国为何国号为“明”?
  • 仉璧答:前面我们讲的三个问题,就讲了朱元璋这个大明,这个“明”是怎么来的,它来源与摩尼教或者明教的“明”。最后被普遍接受。 下边我们讲朱元璋,说自己建立的大明国,他要让全天下人看,确实是明王出世了,弥勒降生了,明王出世了,大家要过好生活了,你们跟着朱元璋没有错,那么朱元璋究竟要把大明国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呢?

  • 15654447777如果一个国家是依德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会怎么样?
  • 仉璧答:有人也说,就是“德治”和“法治”的冲突。我们如今已经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新中国所追求的,就是“依法治国”,实现伟大复兴。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假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依法治国,反而“以德治国”,会怎么样呢?答案很简单:...

  • 15654447777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 仉璧答:尤其要继续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 15654447777若宋朝开国后没有重文抑武,他会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吗?
  • 仉璧答:我觉得如果宋朝开过后没有重文抑武,并且均衡发展,应该会成为一个强大的王朝。其实宋朝在一开始的时候,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要不然也不可能统一混乱的环境,建立宋朝。一个国家要向长久稳固,除了经济情况要好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基础做支撑,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外来势力所侵袭。我们知道,宋朝的经济...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