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上要给太后下跪,不是说皇上比太后大吗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6-01
到底是皇上大点还是太后权力大点,到底谁听谁的

  皇帝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太后是礼节上的尊重,如果皇帝一定要怎么做,太后是没有办法的。电影电视里看多了皇帝对太后恭恭敬敬的事情,实际上,皇帝除了每日早起例行请安之外,朝政大事不会听太后的,而太后一般也遵守游戏规则,享受礼节上的尊重,另外,皇帝为了避免遇到不明事理,真把自己当颗菜的太后,同时也为了避免自己背负不孝的名声,经常在施政纲领中加上一条:“后宫不得干政”,清朝甚至把这作为祖训,违令者斩,当然,这一切都基于皇帝自己翅膀硬的基础上,不然,该垂帘还得垂帘,该退位还得退位。

皇太后不会给皇帝下跪,而是皇帝给皇太后行礼。中国封建时代以孝道治天下,皇帝是天下之君,在皇太后面前却是儿子。皇太后与皇上的关系有几种:
1、是皇上的生母,比如慈禧皇太后是同治帝的母亲。
2、皇太后是皇上的姑母或者其他母亲辈分的亲属,比如慈禧是光绪皇帝的姑母。
3、其他情况,如南宋初期的皇太后孟氏,是宋高宗的嫂子,北宋哲宗的皇后。
4、皇太后是前位皇帝的嫡妻,也就是现任皇帝的嫡母,比如慈安皇太后是同治帝的嫡母,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嫡妻即皇后。

扩展资料:
皇子的数量那么多,凭什么某一位皇子能干掉其他兄弟,自己上位成为皇帝,不可能全靠他自己的力量的。
在皇子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所依靠的还得是自己母妃的力量,如果自己的母妃出身高贵、娘家很有权势,那么对皇子夺权也是很有帮助的。
皇子动用了母妃背后的势力登上皇位,那么在成为皇帝之后,母妃背后的势力自然会增强,因此皇帝对母妃都是十分尊敬的。
一方面因为母妃对自己称帝起到了帮助作用,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皇帝还需要继续依靠母妃背后的势力。一个人要想成为皇帝,也需要德才兼备的。
“孝顺”对于皇帝来说,是很好的为自己立贤名的机会,比如乾隆皇帝就是一个有名的孝顺皇帝,他还提出了“以天下养”来孝顺太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孝子的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太后

古人提倡并遵从“以孝治天下”、“百善孝当先”,帝王一般都会带头这样做的。

虽然古代皇上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也要遵守“天道”,毕竟太后是皇上的母亲啊。

古代皇上自诩为“天子”,“孝”乃天道,连鸦都有反哺之情,羊也有跪乳之恩,何况天子呢。

如果皇上不孝,肯定得不到文武百官的拥护,做皇上就不能名正言顺,没准儿那天某个人就会扯起一杆破旗以“讨逆”的名义征伐他,他的地位也可能不保。所以古代皇上基本上都遵守这个礼制,这个与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差别的。

扩展资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

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

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消极作用

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消极的一面也是突出的:

1、愚民性。

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2、不平等性。

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利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

3、封建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4、保守性。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

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孝道





虽然古代皇上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也要遵守“天道”,毕竟太后是皇上的母亲啊。古人提倡并遵从“以孝治天下”、“百善孝当先”,帝王一般都会带头这样做的。
古代皇上自诩为“天子”,“孝”乃天道,连鸦都有反哺之情,羊也有跪乳之恩,何况天子呢,所以皇上肯定是要遵从天道的,
如果皇上不孝,肯定得不到文武百官的拥护,做皇上就不能名正言顺,没准儿那天某个人就会扯起一杆破旗以“讨逆”的名义征伐他,他的地位也可能不保。所以古代皇上基本上都遵守这个礼制,这个与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差别的。
不过,“孝”在今天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太后是他的妈妈啊,古代非常重视“孝”,强调“三纲五常”,皇上要做出表率,否则,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以儒家治理国家是历朝历代的共同统治思想,而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仁、孝”,不论皇帝心中怎么想的,但表面功夫还是得做,不然,何以为表率作用,又怎么可以要求臣下对自己忠贞不二?

再大能大的过他妈妈?另外历代注重母慈子孝,皇帝要为天下做表率,百善孝为先。

  皇帝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太后是礼节上的尊重,如果皇帝一定要怎么做,太后是没有办法的。电影电视里看多了皇帝对太后恭恭敬敬的事情,实际上,皇帝除了每日早起例行请安之外,朝政大事不会听太后的,而太后一般也遵守游戏规则,享受礼节上的尊重,另外,皇帝为了避免遇到不明事理,真把自己当颗菜的太后,同时也为了避免自己背负不孝的名声,经常在施政纲领中加上一条:“后宫不得干政”,清朝甚至把这作为祖训,违令者斩,当然,这一切都基于皇帝自己翅膀硬的基础上,不然,该垂帘还得垂帘,该退位还得退位。

皇太后不会给皇帝下跪,而是皇帝给皇太后行礼。中国封建时代以孝道治天下,皇帝是天下之君,在皇太后面前却是儿子。皇太后与皇上的关系有几种:
1、是皇上的生母,比如慈禧皇太后是同治帝的母亲。
2、皇太后是皇上的姑母或者其他母亲辈分的亲属,比如慈禧是光绪皇帝的姑母。
3、其他情况,如南宋初期的皇太后孟氏,是宋高宗的嫂子,北宋哲宗的皇后。
4、皇太后是前位皇帝的嫡妻,也就是现任皇帝的嫡母,比如慈安皇太后是同治帝的嫡母,也就是咸丰皇帝的嫡妻即皇后。

扩展资料:
皇子的数量那么多,凭什么某一位皇子能干掉其他兄弟,自己上位成为皇帝,不可能全靠他自己的力量的。
在皇子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所依靠的还得是自己母妃的力量,如果自己的母妃出身高贵、娘家很有权势,那么对皇子夺权也是很有帮助的。
皇子动用了母妃背后的势力登上皇位,那么在成为皇帝之后,母妃背后的势力自然会增强,因此皇帝对母妃都是十分尊敬的。
一方面因为母妃对自己称帝起到了帮助作用,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皇帝还需要继续依靠母妃背后的势力。一个人要想成为皇帝,也需要德才兼备的。
“孝顺”对于皇帝来说,是很好的为自己立贤名的机会,比如乾隆皇帝就是一个有名的孝顺皇帝,他还提出了“以天下养”来孝顺太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孝子的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太后

  • 15937883553皇帝见太后不是单膝下跪吗?为什么光绪帝见慈禧太后是双膝下跪,还要为慈...
  • 漆秋答:单膝下跪是军队的礼仪,将军至兵卒见了比自己官职高的行单膝下跪礼

  • 15937883553古代见了皇帝必须跪吗,不论皇帝大小?
  • 漆秋答:跪,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给皇权更添神圣的光环,给皇帝增添威信,在精神上统治着臣民。在朝堂上,没有老师,只君臣之分,做臣子的给皇帝下跪是礼法,当然帝师也要下跪。至于私下,全凭皇帝高兴不高兴了。但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母生子,子跪母是天理,皇帝也得顺应天理,故只有皇帝给太后下跪,万不能...

  • 15937883553皇帝为啥见了太后也得行礼,而太后为什么不用给皇上行礼?
  • 漆秋答:因为历代大一统王朝不管其真实情况如何,都会倡导“以孝治天下”,对孝道的尊崇是维持王朝秩序的关键。而前代皇帝的正妻在继位皇帝面前,就是皇室孝道的最高代表,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真正的血缘关系,这是由皇家宗法体系决定的。所以皇帝必须对太后行礼如仪,而太后对宫廷里的一切事务拥有理论上的最高权限。

  • 15937883553古时候的皇上,连他的父母,岳父,岳母,也要给皇上皇后下跪是真的吗?
  • 漆秋答:时任皇帝宋徽宗找了儿子接盘,自称太上皇并带着亲信溜到南方避祸(还把钱塘江流域州县截留下来以作花用)清朝的宣统皇帝不是光绪的儿子,尽管他登基后他的父亲被封为摄政王,但也要向宣统下跪。如果皇帝的父亲也当过皇帝,退位后一般不用对时任皇帝行礼,如果皇帝的父亲没当过皇帝,那就不一定了。

  • 15937883553为什么古代接旨的时候不止是接旨人要下跪,连同旁人也要下跪?
  • 漆秋答:这个意思就是说皇上名字里的任何字别人都不能再用,除非得到皇上的允许。像雍正帝登基以后,其他兄弟都得改名字,只有十三得到了皇上的特准,不用改。而且皇上的名字民间百姓是肯定不能当众称呼的,要不然就是藐视皇权。还有黄色这种颜色,在古代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穿的。还有皇上为什么被叫成天子?简单来...

  • 15937883553封建王朝皇太后要不要给皇帝下跪
  • 漆秋答:皇太后不会给皇帝下跪,而是皇帝给皇太后行礼。中国封建时代以孝道治天下,皇帝是天下之君,在皇太后面前却是儿子。皇太后与皇上的关系有几种:1、是皇上的生母,比如慈禧皇太后是同治帝的母亲。2、皇太后是皇上的姑母或者其他母亲辈分的亲属,比如慈禧是光绪皇帝的姑母。3、其他情况,如南宋初期的皇太后...

  • 15937883553...但皇帝是君 太后是臣 如果皇帝给太后下圣旨 太后接旨时该怎么自称...
  • 漆秋答:太监传旨时代表的是皇帝,太后不可能下跪。站着接旨倒是有可能。具体太后口头上的回答只能是随她心情了,可能会说些知道了或谢皇上之类的话,谁叫皇帝是她晚辈或儿子。一般情况也不会给太后下旨的,有什么好东西赏赐会直接送达,不会还传什么旨。难道要废太后?这在中国皇朝历史上是少之又少了,废...

  • 15937883553古代先帝的妃子为什么要在当任帝王面前下跪?
  • 漆秋答:因为在古代,皇帝还有个称号叫做“天子”。并且跪也是分场合的,正式场合都要跪,私下里,皇帝的长辈不用跪。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就是古代帝王的地位是最高的,所有人见了他就要下跪,而女人的地位没有男人的地位高,在这种条件下可以说是妃子要在帝王面前下跪的原因之一。接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为两...

  • 15937883553...但皇帝是君 太后是臣 如果皇帝给太后下圣旨 太后接旨时该怎么自称...
  • 漆秋答:皇帝没有给太后下旨的。旨,是上对下的旨令。皇上对臣民下旨,称为圣旨。太后、皇后下旨称为“懿旨”。太后,是皇帝的长辈,而且尊贵,皇帝不会对太后下旨。

  • 15937883553大家觉得皇上平时应不应该跪太后
  • 漆秋答:按清代的礼节,一般不用跪,打千儿即可 不过据史书记载,皇上确实有向太后跪的时候,可能在大型典礼时,比如生日、大婚、册封等需要跪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