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宫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6-01
明朝的后宫妃嫔等级

明朝后宫妃嫔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和淑女等,等级制度相对简化,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皇后地位至高无上,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贵妃、妃、嫔等等级则根据皇帝的宠爱和家世等因素而定。后宫妃嫔的等级和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受到皇帝宠爱、家族背景等因素影响,具体地位可能会有所浮动。

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制度相较于其他朝代较为简化,但其等级划分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高到低,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依次为:
1.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后宫中地位至高无上。皇后通常由皇帝在即位后通过册封礼正式确立。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即位后,便册封了马皇后。
2. 皇贵妃: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通常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明宪宗时,万贵妃被封为皇贵妃,以后逐渐成为定制。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十分尊崇,有权协助皇后处理宫中事务。
3. 贵妃:贵妃地位次于皇贵妃,较为尊贵的妃子。贵妃的册封通常由皇帝亲自指定。例如,明成祖朱棣曾封孙贵妃为贵妃。贵妃在后宫中负责管理妃嫔、宫女等事务。
4. 妃:包括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妃的册封通常由皇帝根据妃嫔的家世、品貌等因素决定。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低于贵妃,主要负责陪伴皇帝、侍寝以及生儿育女等事务。
5. 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等。嫔的地位低于妃,主要担任宫中的杂役和侍奉皇帝等事务。
6. 婕妤: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婕妤是后宫中的女官,正二品。她们主要负责宫中的礼仪、宴请等事务,同时也担任皇帝的侍寝任务。
7. 美人:正四品。美人主要负责侍奉皇帝,提供娱乐和陪伴。
8. 才人:正五品。才人通常是皇帝根据个人喜好挑选的宫女,她们主要负责侍奉皇帝,也有机会晋升为更高地位的妃嫔。
9. 贵人:贵人通常为皇帝宠爱的宫女,地位高于才人。她们在后宫中的地位较低,主要负责侍奉皇帝和宫女管理等事务。
10. 选侍:选侍是供皇帝挑选侍寝的宫女,地位较低。她们通常是由宫女选拔而来,负责满足皇帝的侍寝需求。
11. 淑女:淑女是后宫中的最低地位者,主要从事杂役和侍奉皇帝等事务。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会受到皇帝的宠爱、家族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地位可能会有所浮动。另外,明朝初期后宫的妃嫔编制继承元代制度,仅后妃嫔三等,但到了后期,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

明太祖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制的内廷为六局一司,分别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宫正司。其后妃、女官、宫女总人数为93人。排列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其余是贤妃、淑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昭妃;寓有“闺心雍肃”之意。此外,后宫还有贵人、才人、选侍、淑女之称,但有时并不局限于规定的常数。到明末宫女最多时达9000多人。

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特点

1、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

2、妃嫔没有品级,女官的品级也较前代大大降低,到了中叶以后,女官逐渐淡出,其职责大都转由宦官承担。

3、对妃嫔实行殉葬,其野蛮程度为历朝历代所罕见。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前下旨废除这项残酷的要求。

4、对后妃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戚的防范、抑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尤其是外戚,在历史上势力最为孱弱。

扩展资料:

皇后  

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四位)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从七品:选侍
 正

八品:采女
 

从八品:更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后妃



明代后宫嫔妃分九级
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明代后宫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皇贵妃这一称号最早出现是在明宪宗时期,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而皇贵妃正式作为妃嫔的封号则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

明代后宫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

明代早期没有嫔的等级。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

明朝后宫分为三等十四级。
后妃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
嫔级——嫔,昭容,昭仪,婕妤;
宫女级——美人,贵人,才人,选侍,淑女,宫人(就是最一般的宫女)

明朝后宫妃嫔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和淑女等,等级制度相对简化,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皇后地位至高无上,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贵妃、妃、嫔等等级则根据皇帝的宠爱和家世等因素而定。后宫妃嫔的等级和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受到皇帝宠爱、家族背景等因素影响,具体地位可能会有所浮动。

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制度相较于其他朝代较为简化,但其等级划分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高到低,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依次为:
1.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后宫中地位至高无上。皇后通常由皇帝在即位后通过册封礼正式确立。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即位后,便册封了马皇后。
2. 皇贵妃: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通常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明宪宗时,万贵妃被封为皇贵妃,以后逐渐成为定制。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十分尊崇,有权协助皇后处理宫中事务。
3. 贵妃:贵妃地位次于皇贵妃,较为尊贵的妃子。贵妃的册封通常由皇帝亲自指定。例如,明成祖朱棣曾封孙贵妃为贵妃。贵妃在后宫中负责管理妃嫔、宫女等事务。
4. 妃:包括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妃的册封通常由皇帝根据妃嫔的家世、品貌等因素决定。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低于贵妃,主要负责陪伴皇帝、侍寝以及生儿育女等事务。
5. 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等。嫔的地位低于妃,主要担任宫中的杂役和侍奉皇帝等事务。
6. 婕妤: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婕妤是后宫中的女官,正二品。她们主要负责宫中的礼仪、宴请等事务,同时也担任皇帝的侍寝任务。
7. 美人:正四品。美人主要负责侍奉皇帝,提供娱乐和陪伴。
8. 才人:正五品。才人通常是皇帝根据个人喜好挑选的宫女,她们主要负责侍奉皇帝,也有机会晋升为更高地位的妃嫔。
9. 贵人:贵人通常为皇帝宠爱的宫女,地位高于才人。她们在后宫中的地位较低,主要负责侍奉皇帝和宫女管理等事务。
10. 选侍:选侍是供皇帝挑选侍寝的宫女,地位较低。她们通常是由宫女选拔而来,负责满足皇帝的侍寝需求。
11. 淑女:淑女是后宫中的最低地位者,主要从事杂役和侍奉皇帝等事务。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会受到皇帝的宠爱、家族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地位可能会有所浮动。另外,明朝初期后宫的妃嫔编制继承元代制度,仅后妃嫔三等,但到了后期,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

明太祖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制的内廷为六局一司,分别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宫正司。其后妃、女官、宫女总人数为93人。排列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其余是贤妃、淑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昭妃;寓有“闺心雍肃”之意。此外,后宫还有贵人、才人、选侍、淑女之称,但有时并不局限于规定的常数。到明末宫女最多时达9000多人。

  • 13849681588明代妃嫔.女官.文武百官的等级
  • 从习答:官太太叫「命妇」,等级 1.一、二品「夫人」。2.三品「淑人」。3.四品「恭人」。4.五品叫「宜人」。5.六品叫「安人」。6.七品叫「孺人」。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

  • 13849681588明代后妃分几个等级,和清代的后妃有什么不同?
  • 从习答:一、明朝 朱元璋一开始建立明朝的时候,其实后宫只有后和妃两个等级。但是随着后宫的人增多,后妃的等级才增加。之后在妃才细化,分为妃、贵人、才人和选侍,之后嘉靖帝又册封力量嫔,这时候明朝后宫才出现了嫔这个等级。到了明宪宗的时候,又册封了皇贵妃。到这时候,明朝的嫔妃等级制度才基本上决定下来...

  • 13849681588明朝妃嫔分几等
  • 从习答:贵妃在明初并非单独的妃嫔等级,作为妃的第一位号,贵妃与贤妃、淑妃等同属于妃级序列;但随着历史发展,加之本身隐含“群妃之首”的寓意,贵妃地位逐渐上升,在宣宗朝取得了有册有宝的待遇,实际上分化成为一个新等级。三,嫔 皇嫔的划分则以明世宗为明显界限,世宗以前沿用昭容、昭仪、婕妤、美人等...

  • 13849681588明朝后妃等级是什么啊?
  • 从习答:明朝的后宫等级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

  • 13849681588古代皇帝妃子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 从习答:明朝: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 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

  • 13849681588明朝后宫等级表 明朝后宫嫔妃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 从习答:明朝后宫嫔妃等级是怎么划分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后宫的嫔妃等级有着严格的划分,以下是明朝妃嫔的等级划分:1. 皇后:皇后是皇帝正配的称号,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配。2. 皇贵妃:皇...

  • 13849681588古代妃嫔的等级如何划分?
  • 从习答:明朝: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

  • 13849681588明代后妃制度及等级
  • 从习答:2. 等级体系: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照等级顺序排列,自高到低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3. 扩展资料: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防止后宫混乱和宫女过多...

  • 13849681588古代妃位顺序等级是什么?
  • 从习答:一、清朝 从高到低,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二、明朝 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 13849681588古代的宫廷的位份是怎么排的啊,四妃的位份和贵妃到底谁大啊?四妃和一 ...
  • 从习答:以清朝和明朝为例:清朝康熙以后,后宫典制大备。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学生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当时叫做名分,其实嫔以下的等级名分,并不严格,也有变化。明朝的后妃,分十四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嫔、才人、婕妤、昭仪、美人、昭容、选侍、...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