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儿子继位以后的历史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朱元璋的儿子当中那个当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扩展资料: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称为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自认为“受命于天”,而且对自己的治国能力相当有信心,根本不屑于把年号被人用过的忌讳放在心上。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明成祖使用“永乐”年号二十二年,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繁华富庶、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史称“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百度百科:永乐
中国网:明成祖与郑和下西洋

我记得历史好像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先即位
然后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篡位

朱允文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即帝位,以第二年(1399)为建文元年。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建文帝首先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了调整。

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主要内容有:省刑减狱;均江浙田赋;调整政府官僚机构。

尤其是后者,建文帝在位期间始终没有间断过,调整涉及到官制的许多方面。建文改制虽仅进行了4年,但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朝史学家朱鹭称之为“四载宽政解严霜”。

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皇帝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

周王朱橚(1361—1425年)是第一个倒台的,接着另外四个王子也垮了下来: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齐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00年)。

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朝廷承认他是最棘手的敌人,因此在行动上很小心谨慎;可是,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

建文元年(1399)七月,当建文帝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朱棣就公开反叛。燕王聚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

建文帝闻知朱棣在北平举兵反叛,急命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带领大军30万伐燕。从此揭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朱棣在南京称帝。

朱棣称帝后,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扩展资料:

朱允炆继位开始到朱棣死为止期间的历史大事:

1、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2、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汗,你把他们2个搞反了。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允文才是朱元璋的孙子。 建文帝朱允炆,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之孙。由于朱标早逝,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位后,他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削藩。这一措施触动了众藩王的利益,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斗,朝廷军队最终难以抵挡强大的燕军,朱棣率军攻进了南京城。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为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朱棣是朱允文的叔叔,朱允文是朱元璋的孙子,是(已故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是朱元璋长子,而朱棣是朱元璋四子,朱允文的四叔。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 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

  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藩,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藩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对建文帝造成严重威胁。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藩主要是针对燕王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从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这样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于是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朱棣到了皇宫,看见宫中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靖难之役”宣告成功,朱棣称帝,改年号永乐,朱棣就是明成祖。

  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朱元璋的四儿子是朱棣,大孙子是朱允文!~大儿子是朱标,就是太子!~因为从小生性仁慈,朱元璋为了让他即位就屠杀开国元勋,以至于朱标因为这件事情积劳成怨,最后英年早逝!~然后朱元璋就让大孙子即位!~燕王朱棣从北京起兵,将朱允文赶下台,最后传言说朱允文当了和尚!~

朱元璋儿子朱棣孙子朱允文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驾崩后,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扩展资料: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称为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自认为“受命于天”,而且对自己的治国能力相当有信心,根本不屑于把年号被人用过的忌讳放在心上。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明成祖使用“永乐”年号二十二年,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繁华富庶、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史称“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百度百科:永乐
中国网:明成祖与郑和下西洋

我记得历史好像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先即位
然后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篡位

  • 13914555763朱元璋的儿子都封到哪儿?
  • 戴师答:它的开基始祖第一代韩王朱松,是明太祖与周妃所生的庶二十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韩王,建藩开源,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 年)还未就国便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冲(火+或)嗣封,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改封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从此定居在平凉。 韩王朱松后裔,以“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王+景)逵...

  • 13914555763朱元璋的儿子朱棣
  • 戴师答:老二朱樉在藩国的时候本身过错很多,多次被责罚。后来也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病死。老三朱棡和老二朱樉一样,也犯了不少错误,而且他也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去世。也就是说,朱允炆继位后,朱棣前面的哥哥都已经去世了,他已经成为了朱元璋儿子中实际上的老大。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一点,朱棣那时候还是...

  • 13914555763有儿子的朱元璋,为何在临死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孙子?
  • 戴师答: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是爱屋及乌。是基于对太子朱标的喜爱。历史上,历代皇帝都对太子进行防范,以免太子造反,自己皇位不保。而朱元璋却对朱标寄予厚望,并让李善长、徐达这两个文、武官领袖兼任太子官僚,在朱标二十二岁时候,就授予朱标批阅奏章,这个是在古代很少见的。也...

  • 13914555763朱元璋所有儿子的名字,后来是谁当了皇帝,皇后是谁,孩子叫什么_百度知 ...
  • 戴师答:总共26个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

  • 13914555763朱元璋儿子们的结局
  • 戴师答:朱元璋儿子们的结局如下:长子朱标 生母马皇后,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洪武二十五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谥“懿文...

  • 13914555763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儿子都在做什么?
  • 戴师答: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都死了,但儿子大了,继位了;八子潭王朱梓、九子赵王朱杞在靖难之役之前已经死了,无子,封国被废除;十子鲁王朱檀,也死在靖难之前,此时独子鲁世子还年幼,插不上话;二十六子朱楠早夭。现在看看剩下的藩王在当时是什么情况?二子秦王...

  • 13914555763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多少个孩子?
  • 戴师答: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他们的结局分别是:长子朱标,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喜爱,朱元璋也早早的就将他确定为继承人。每当朱元璋外出的时候,朝廷的大小事务就都是由朱标负责的。但可惜的是,朱标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朱元璋的行事手段过于残暴,给朱标的心理造成了不少影响,这就导致朱标不过37岁就因...

  • 13914555763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 戴师答:朱元璋嫡长孙之后,皇帝都是朱棣一脉的嫡脉,朱厚照死后后继无人,皇帝变成了朱棣的支脉,一直到明朝灭亡。

  • 13914555763朱元璋几个儿子的结局
  • 戴师答:4、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生母为马皇后,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于北平,是十三塞王之一,建文帝即位后,发动靖难之役,即皇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庙号太宗,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5、朱橚。朱元璋第五子,生母为马...

  • 13914555763朱元璋的儿子有几个 朱元璋传位给谁了
  • 戴师答:朱桱,唐定王;24、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25、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厉王;26、二十六子,朱楠,未封王。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朱允炆。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