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甘草的资料?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6-01
甘草有哪些特征?

(胡毋夃)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此外,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亦有分布。以根和根茎入药。含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甘草苯并呋喃等。味甘,性平。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等。在食品工业及轻工业方面可作香烟和蜜饯食品的配料。内用、外销数量很大,虽蕴藏量颇丰,但由于历年大量采挖,野生甘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年黑龙江、新疆、陕西等地已进行甘草的家种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下列甘草亦收购药用:光果甘草(G.glabra L.),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粗毛甘草(G.aspera Pall.),黄甘草(G.korshinskyi G.Hrig.),云南甘草(G.yunnanensis Cheng,f.et L.K.Tai),圆果甘草(G.squamulosa Franch.),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 Maxim.)。
一、形态特征
株高50—150cm,全株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长而粗大,外皮红棕色至暗褐色。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倒卵形、卵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cm、宽2cm,全缘,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雄蕊9+1,子房无柄,上部渐细呈短花柱。荚果扁平,多数密聚排列成球状,弯成镰刀形或环形,褐色,密被刺状腺毛,内有种子6—8粒。种子扁卵圆形,褐色(图14—60)。

图14—60 甘草形态图
1.植株 2.根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甘草的地上部分每年秋末死亡,以根及根茎在土中越冬,翌年早春3—4月间从根茎上长出新芽,芽向上生长很快,长枝发叶,5—6月间枝叶繁茂,6—7月间开花结果,9月荚果成熟落地。野生状况下,因土地干旱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故很少见到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甘草根茎萌发力强,在地表下数十米处呈水平状向老株的四周伸延。一株甘草数年可发出新株数十株,种后3年,在远离母株3—4m远都能见到新的植株长出。
它的垂直根茎与水平根茎均可长根,根系的深浅视土质和地下水位深浅而异,一般在1—2m范围内,亦有深达10m以上的,以很深的根系吸收地下水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
甘草分布的地方属大陆性气候地带,主要特征是干旱、温差大,冬季严寒,气温在-40—-30℃,冻土层深达1m以上,而夏季酷热,在空旷的荒漠、半荒漠地带,强光、少雨,空气相对湿度30—40%。由于甘草具有抗寒、抗旱、喜光、耐热的特性,在上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它是钙土的指示植物,又是抗盐性很强的植物,土壤含盐量以不超过0.2%左右为宜。
(二)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甘草根与根茎中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等。据研究甘草甜素的含量根茎比根高,根茎皮部比中柱含量高,以尚未栓化的根茎中含量最高。有一种去皮甘草称粉草,去皮后甘草甜素大大降低。甘草酸的含量以秋季含量高,3—4年生根比1—2年生根含量高。上述资料提供了栽培甘草的适宜采收年限和季节。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以pH值8的微碱性土为宜,土壤要排水良好,为便于灌溉等作业,应将地整成小畦,施入基肥。
(二)繁殖
1.种子繁殖
为扩大面积,应采用种子繁殖。从野外采来的甘草种子,虫蛀率高达60—80%,播种前要经过挑选。未经处理的种子,有部分硬实不吸水。在室温15—20℃进行发芽试验,收后一年的种子发芽率45%,收后三年发芽率30%。为提高发芽率可用60℃的温水浸泡数小时,黑龙江用碎玻璃渣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发芽率达85%左右;苏联用浓硫酸(浓硫酸∶水为1∶1.5)浸种,处理30分钟发芽率为60%,60分钟为94%。
分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春播在3—4月,秋播在8—9月。条播者按行距50cm开浅沟,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穴播者按穴距10—15cm开穴,每穴播种子3—5粒,每亩用种子2—3kg。播后为保持土壤湿润,可在苗床盖草,土层干旱时要浇水,播后两、三周出苗。
一年生苗可用来移栽,行距50cm,株距30cm,春、秋季均可。
2.根茎繁殖
甘草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春、秋季,挖出根茎,截成5—10cm的段,每段有芽1—2个,埋到地下,深度根据土壤湿度约20cm左右,可长成新株。
3.分株繁殖
在甘草老株旁能自行萌发出很多新株,在春、秋季可挖出栽植。
(三)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可间苗一次,苗高5—6cm时进行定苗,株距10—15cm。第一年苗小,要勤除杂草,植株长大后在周围从根茎长出新株,即不宜中耕除草。秋末苗枯黄,露地自然越冬。翌春返青后适当管理。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锈病
〔Uromyces glycyrrhizae(Rabenh.)Magn.〕和(U.punctatus Schrot.)
两种为害叶、茎,形成黄褐色夏孢子堆,后期为黑褐色冬孢子堆,致使叶黄,严重时脱落,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植株不宜太密;发病初期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
(2)灰斑病
(Cercospora astragali Woron)
为害叶片,形成近圆形褐色、中间灰色病斑。冬季清园,处理残体;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或百菌清防治。
(3)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DC.)
叶部正面如覆白粉,后期致使叶黄,影响生长和产量。防治方法参见黄芪白粉病。
(4)甘草种子小蜂
(Bruchophagus sp.)
是一种广肩蜂,成虫产卵于青果期的种皮上,幼虫孵化后即蛀食种子,并在种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逃出,被害籽被蛀食一空,种皮和荚上留有圆形小羽化孔。此虫对种子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参见黄芪种子小蜂。
(5)蚜虫
(Aphis craccivora Koch)
为害嫩枝、叶、花、果。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严重时可使叶片发黄脱落,影响结实和商品产量。防治方法参见黄芪蚜虫防治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从野生甘草采得种子,7—8月种子成熟,割下晒干脱粒。家种的甘草,直播者第四年开花结实,根茎与分株繁殖者当年开花结实。
(二)采收
家种甘草直播第四年、移栽第二至三年、根茎与分株繁殖第三年可以采挖。采挖甘草的季节习惯在秋末冬初及春季萌发之前,据试验以秋季采挖者为佳,质坚、含量筒。
(三)加工
将甘草挖出后去掉泥土,切成不同的规格,晒干打包,干鲜比为1∶2—2.5。
将切下的甘草下脚料进行加工,熬成甘草膏,甘草浸膏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甘草流浸膏含甘草酸不得少于7%。
(四)规格
按卫生部颁布的标准,分成下列各种等级:

新疆的甘草分下列等级:
条草——长28—50cm,粗0.6—2.4cm。
节子——长10cm左右,粗0.6—3.5cm。
原草——长短不分,粗不超过3.5cm。
上述各种规格的甘草,均要求干燥,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存放在干凉处,切勿受潮。
入药时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据研究,甘草粗末0.2—0.5cm比切片煎出的有效成分甘草酸含量高,建议将甘草碾成粗末入药。

不可以。 
虽然甘草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并不是说这种药材可以长时间服用,否则肠胃健康会变差,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对这种中药材上瘾的情况。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一定的阿片(可上瘾),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令身体对这种药材产生依赖性。
甘草服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的时间。如果身体状况已经得到恢复,那更应该立即停止服用这种药材;如果是一周的时间之后身体都没有任何起色,那么也应该停止服用甘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服用后对身体的副作用体现在腹泻、身体倦怠、精神焦躁不安以及冷汗等异常情况,如果服用甘草后出现上述情况,那就应该立即停止服用甘草,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2、甘草不能够大量服用
过量的服用甘草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甚至于出现呼吸系统停止的症状。如果没有科学的使用甘草,则容易呼吸衰竭,这样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如果是疾病需要使用到甘草,一定要再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不适合服用甘草的人群
甘草这种药材虽然对身体好处很多,但它毕竟是一种药材,所以并不是所有身体情况都可以使用。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
4、不适合和甘草一起服用的药材
甘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止咳效果,如果和其他的止咳药物一起服用,那么会严重损害呼吸中枢的健康。甘草泡水喝的禁忌应该包括不可以和止咳药物、强心药物以及降血压药物等一起服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补脾益气常选甘草 但甘草泡水喝须知这些禁忌

明代陆粲《庚巳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御医盛寅有一天早晨刚进御药房,就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由于事发突然,周围的人皆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消息传出,有一位民间医生自荐为盛寅治病,取中药甘草浓煎后令其服用,不久盛寅便苏醒过来。其他的御医颇感惊奇。这位民间医生解释说:盛御医因为没有吃早饭就走进药房,胃气虚弱,不能抵御药气郁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仆。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毒,所以让他服用甘草水后便苏醒了。

甘草是一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神农本草经》称之为“美草”、“蜜甘”,列为上品。远在晋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可以“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及缓急止痛之功效。据科学实验证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甙甘草素(即甘草甜素),还含有还原糖、淀粉及胶质等成分,有类似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以甘草配合其他药物,可治疗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和腹中挛急疼痛等多种病症。甘草还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静脉炎、疟疾等。

但是,甘草在应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君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古人谓:“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虽然如此,若配伍应用失当,甘草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正因为此,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这毁誉参半的称号。

[产地分布]
甘草:主产内蒙古、甘肃、新疆。东北、河北、山西等地亦产。
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主产新疆、甘肃。
[药材特征]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具特异的甘草甜味。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我国甘草的资源分布及应用概述

一、概述 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作用,炙甘草有补脾益气作用。

二、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 根粗壮,圆柱形,有甜味,外皮棕红色。茎直立,下部微木质化。叶互生;寄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卵状椭圆形,两面被腺体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荚果长圆形,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种子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三、生长习性

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地区,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区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罗布麻、胡杨、芦苇、沙蒿及麻黄等植物。土壤多为砂质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酸性土壤生长不良。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四年生栽培甘草定为最佳采挖期较为适宜。
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均适合种植甘草,尤以内蒙古和新疆为宜。

四、栽培管理

(一)选地与整地

通常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盐碱度低的砂质土。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种植。一般深耕2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若垄作,一般垄距为60~70厘米。
土壤黏重和偏酸性地区不适合种植甘草。

(二)繁殖方法

1、 种子繁殖
(1)种子处理
①物理方法 可利用粗砂或碾米机磨种皮,使种皮粗糙,增加透水性;或者播前将种子在45℃温水中浸泡10小时。
②化学方法 可用浓硫酸1份、种子1.5份的比例拌种,混拌均匀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2)甘草的直播
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甘草在春、夏、秋季播种均可,但根据对我国几个甘草种植基地的调查,以春季的产量和质量为好,所以建议尽可能在春季播种。
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播后适当镇压。直播的播种量要根据甘草的生长期来定:若2年收获,则播种密度宜大,一般每亩4公斤左右;若3~4年收获,则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播种量1~1.5公斤。
(3)育苗移栽
在4月中旬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播种。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30厘米。播后适当镇压。每亩播种量为12公斤左右。
育苗移栽一般在第二年春季进行。移栽时开沟,将甘草倾斜(45°角)放入沟中,再覆土镇压。这样有利于根茎的生长发育和采挖方便。
(4)甘草两种播种方法的比较:
以2年生甘草为例,直播地用种量大,且由于甘草是深根植物,生长不整齐,不仅影响了商品质量,也给采挖带来不便。育苗地移栽一般播种量为12公斤左右,每亩可移栽10亩以上。育苗移栽不但节约了用种量,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所以种植甘草以育苗移栽方法较好。

2、根茎繁殖
甘草根茎上的不定芽可萌发新的植株。选择粗0.5~1.5厘米的根茎,切成长15~25厘米的段,每段应有3~5个不定芽。方法多为条栽或穴栽,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深度15厘米;盐渍化荒地和干旱地块,深度可达20厘米。播后适当镇压。栽种时期多为春季或秋季,春季以4月上旬、秋季以10月下旬为宜。

(三)甘草的田间管理

1、定苗 甘草亩保苗数一般在12000~15000株左右,若播种行距为30厘米,则定苗时株距保持18.5~20厘米即可。
2、灌水
甘草在出苗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具体灌溉应视土壤类型和盐碱度而定:砂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种后即可灌水;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应在播种前浇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再浇水。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尤其在幼苗期要及时除草,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开始分蘖,杂草很难与其竞争,不再需要中耕除草。
4、施肥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播种当年可于早春追施磷肥,在冬季封冻前每亩可追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施氮肥。
5、病虫害及其防治
多雨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洒;干旱季节易发生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治。地下虫害有地老虎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虫原药0.5公斤加饵料50公斤拌成毒饵诱杀。

五、采收与加工

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于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甘草大面积优质高产技术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作到田间无杂草,垄种的可以进行三铲三趟,畦种的应拔除畦面杂草。这是优质高产的关键。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后未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用豆黄隆,(20%氯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袋/亩配乙草胺2—4瓶/亩喷洒田间。出苗后可喷洒杀单子叶的灭草剂,消灭杂草。
2.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苗高3—5厘米时间苗株距6~7厘米,苗高5—10厘米进行定苗株距10—15厘米。畦种育苗者可以密些,株距3-5厘米即可。
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厩肥2000公斤,配1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施入。施入垄沟趟到垄上。也可喷洒叶面肥以提高产量。
4.灌溉:甘草虽然是深根性抗旱植物,但在幼苗期因为根扎的较浅,抗旱能力不强。所以苗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浇水,以保苗期水分供给。成株期很少灌水。应注意7—8月分雨季的排水,作到田间无积水,防止烂根。
5.摘花蕾:3—4年生开花。不作种子田的地块应在花蕾期及时摘蕾,防止养分的消耗,增加根系的产量,提高质量。

http://www.zhongzi.net/yaocai/gancao.htm

甘草 (网页有附图)

其他名称:美草 蜜甘 蜜草 蕗草 国老 灵通 粉草 甜草 甜根子 棒草
主要成分: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性状: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厥;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1.补脾益气:治疗脾虚气弱的乏力、胃口差等症状。甘草并能益气生血,治疗心悸,脉律不齐。补脾气多用炙甘草。2.清热解毒: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疡肿毒、热邪入里。3.润肺止咳:治疗肺热咳嗽咽痛。4.调和诸药:本品性和缓,配入复方中能调和诸药,减少毒副作用。5.缓急止痛:用于腹部疼痛,四肢肌肉挛急疼痛。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不良反应和注意: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制剂会引起假醛固酮增多症,出现高血压、低血钾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浮肿、心肌损害、四肢无力等症状。有报道每日煎服5~10克,连续服用一年而引起上述症状。直接服用甘草甜素或甘草酸也会出现上述现象。过敏反应:有人每次服用甘草均引起气喘、胸闷,可能属甘草引起的过敏反应。
规格: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湿盛中满者不宜用。

声明: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甘草
为横切薄片,切断面为黄白色至淡棕色. 以质重粉性大,味甜者佳.

【性味功用】
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能。用於气虚倦怠乏力、心悸怔忡、气虚血少、脉结代、疮疡肿痛、咽喉肿痛、咳嗽痰多、肺热咳喘、肺寒咳喘、脘腹挛急疼痛等。还用於缓和药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热淋尿痛、爱滋病。 【药理】
(l)强心,增强肾上腺素
(2)抗肝损伤
(3)解痉及抗溃疡,能抑制平滑肌痉挛,抑制胃液分泌
(4)抗炎、抗过敏性反应
(5)镇咳,能保护咽部黏膜,减轻刺激
(6)镇痛及抗惊厥
(7)抗癌
(8)解毒。
【用法】
内服入煎剂,常用量2~10克。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生品长於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蜜炙长於补中益气。
【禁忌】
湿盛而胸腹胀满、水肿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胡毋夃)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此外,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亦有分布。以根和根茎入药。含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甘草苯并呋喃等。味甘,性平。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等。在食品工业及轻工业方面可作香烟和蜜饯食品的配料。内用、外销数量很大,虽蕴藏量颇丰,但由于历年大量采挖,野生甘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年黑龙江、新疆、陕西等地已进行甘草的家种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下列甘草亦收购药用:光果甘草(G.glabra L.),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粗毛甘草(G.aspera Pall.),黄甘草(G.korshinskyi G.Hrig.),云南甘草(G.yunnanensis Cheng,f.et L.K.Tai),圆果甘草(G.squamulosa Franch.),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 Maxim.)。
一、形态特征
株高50—150cm,全株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长而粗大,外皮红棕色至暗褐色。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倒卵形、卵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cm、宽2cm,全缘,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雄蕊9+1,子房无柄,上部渐细呈短花柱。荚果扁平,多数密聚排列成球状,弯成镰刀形或环形,褐色,密被刺状腺毛,内有种子6—8粒。种子扁卵圆形,褐色(图14—60)。

图14—60 甘草形态图
1.植株 2.根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甘草的地上部分每年秋末死亡,以根及根茎在土中越冬,翌年早春3—4月间从根茎上长出新芽,芽向上生长很快,长枝发叶,5—6月间枝叶繁茂,6—7月间开花结果,9月荚果成熟落地。野生状况下,因土地干旱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故很少见到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甘草根茎萌发力强,在地表下数十米处呈水平状向老株的四周伸延。一株甘草数年可发出新株数十株,种后3年,在远离母株3—4m远都能见到新的植株长出。
它的垂直根茎与水平根茎均可长根,根系的深浅视土质和地下水位深浅而异,一般在1—2m范围内,亦有深达10m以上的,以很深的根系吸收地下水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
甘草分布的地方属大陆性气候地带,主要特征是干旱、温差大,冬季严寒,气温在-40—-30℃,冻土层深达1m以上,而夏季酷热,在空旷的荒漠、半荒漠地带,强光、少雨,空气相对湿度30—40%。由于甘草具有抗寒、抗旱、喜光、耐热的特性,在上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它是钙土的指示植物,又是抗盐性很强的植物,土壤含盐量以不超过0.2%左右为宜。
(二)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甘草根与根茎中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等。据研究甘草甜素的含量根茎比根高,根茎皮部比中柱含量高,以尚未栓化的根茎中含量最高。有一种去皮甘草称粉草,去皮后甘草甜素大大降低。甘草酸的含量以秋季含量高,3—4年生根比1—2年生根含量高。上述资料提供了栽培甘草的适宜采收年限和季节。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以pH值8的微碱性土为宜,土壤要排水良好,为便于灌溉等作业,应将地整成小畦,施入基肥。
(二)繁殖
1.种子繁殖
为扩大面积,应采用种子繁殖。从野外采来的甘草种子,虫蛀率高达60—80%,播种前要经过挑选。未经处理的种子,有部分硬实不吸水。在室温15—20℃进行发芽试验,收后一年的种子发芽率45%,收后三年发芽率30%。为提高发芽率可用60℃的温水浸泡数小时,黑龙江用碎玻璃渣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发芽率达85%左右;苏联用浓硫酸(浓硫酸∶水为1∶1.5)浸种,处理30分钟发芽率为60%,60分钟为94%。
分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春播在3—4月,秋播在8—9月。条播者按行距50cm开浅沟,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穴播者按穴距10—15cm开穴,每穴播种子3—5粒,每亩用种子2—3kg。播后为保持土壤湿润,可在苗床盖草,土层干旱时要浇水,播后两、三周出苗。
一年生苗可用来移栽,行距50cm,株距30cm,春、秋季均可。
2.根茎繁殖
甘草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春、秋季,挖出根茎,截成5—10cm的段,每段有芽1—2个,埋到地下,深度根据土壤湿度约20cm左右,可长成新株。
3.分株繁殖
在甘草老株旁能自行萌发出很多新株,在春、秋季可挖出栽植。
(三)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可间苗一次,苗高5—6cm时进行定苗,株距10—15cm。第一年苗小,要勤除杂草,植株长大后在周围从根茎长出新株,即不宜中耕除草。秋末苗枯黄,露地自然越冬。翌春返青后适当管理。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锈病
〔Uromyces glycyrrhizae(Rabenh.)Magn.〕和(U.punctatus Schrot.)
两种为害叶、茎,形成黄褐色夏孢子堆,后期为黑褐色冬孢子堆,致使叶黄,严重时脱落,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植株不宜太密;发病初期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
(2)灰斑病
(Cercospora astragali Woron)
为害叶片,形成近圆形褐色、中间灰色病斑。冬季清园,处理残体;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或百菌清防治。
(3)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DC.)
叶部正面如覆白粉,后期致使叶黄,影响生长和产量。防治方法参见黄芪白粉病。
(4)甘草种子小蜂
(Bruchophagus sp.)
是一种广肩蜂,成虫产卵于青果期的种皮上,幼虫孵化后即蛀食种子,并在种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逃出,被害籽被蛀食一空,种皮和荚上留有圆形小羽化孔。此虫对种子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参见黄芪种子小蜂。
(5)蚜虫
(Aphis craccivora Koch)
为害嫩枝、叶、花、果。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严重时可使叶片发黄脱落,影响结实和商品产量。防治方法参见黄芪蚜虫防治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从野生甘草采得种子,7—8月种子成熟,割下晒干脱粒。家种的甘草,直播者第四年开花结实,根茎与分株繁殖者当年开花结实。
(二)采收
家种甘草直播第四年、移栽第二至三年、根茎与分株繁殖第三年可以采挖。采挖甘草的季节习惯在秋末冬初及春季萌发之前,据试验以秋季采挖者为佳,质坚、含量筒。
(三)加工
将甘草挖出后去掉泥土,切成不同的规格,晒干打包,干鲜比为1∶2—2.5。
将切下的甘草下脚料进行加工,熬成甘草膏,甘草浸膏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甘草流浸膏含甘草酸不得少于7%。
(四)规格
按卫生部颁布的标准,分成下列各种等级:

新疆的甘草分下列等级:
条草——长28—50cm,粗0.6—2.4cm。
节子——长10cm左右,粗0.6—3.5cm。
原草——长短不分,粗不超过3.5cm。
上述各种规格的甘草,均要求干燥,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存放在干凉处,切勿受潮。
入药时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据研究,甘草粗末0.2—0.5cm比切片煎出的有效成分甘草酸含量高,建议将甘草碾成粗末入药。

不可以。 
虽然甘草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并不是说这种药材可以长时间服用,否则肠胃健康会变差,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对这种中药材上瘾的情况。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一定的阿片(可上瘾),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令身体对这种药材产生依赖性。
甘草服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的时间。如果身体状况已经得到恢复,那更应该立即停止服用这种药材;如果是一周的时间之后身体都没有任何起色,那么也应该停止服用甘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服用后对身体的副作用体现在腹泻、身体倦怠、精神焦躁不安以及冷汗等异常情况,如果服用甘草后出现上述情况,那就应该立即停止服用甘草,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2、甘草不能够大量服用
过量的服用甘草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甚至于出现呼吸系统停止的症状。如果没有科学的使用甘草,则容易呼吸衰竭,这样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如果是疾病需要使用到甘草,一定要再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不适合服用甘草的人群
甘草这种药材虽然对身体好处很多,但它毕竟是一种药材,所以并不是所有身体情况都可以使用。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
4、不适合和甘草一起服用的药材
甘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止咳效果,如果和其他的止咳药物一起服用,那么会严重损害呼吸中枢的健康。甘草泡水喝的禁忌应该包括不可以和止咳药物、强心药物以及降血压药物等一起服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补脾益气常选甘草 但甘草泡水喝须知这些禁忌

  • 13881851312甘草是哪个部分
  • 乜凡答: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

  • 13881851312甘草有哪些药用价值?
  • 乜凡答: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

  • 13881851312甘草都种植在那些地方
  • 乜凡答:甘草都种植在地下水位1.50米以下的沙质土壤中。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栽培甘草应选择...

  • 13881851312甘草的分类很多,甘草的分类有哪些?
  • 乜凡答:甘草的分类有哪些,甘草常见的处方名称。甘草,在处方上写甘草。生草,生草是指生甘草,为原药材去除杂质,洗净,切片润泽,使用生用药的人。倾向于解热。松柏草,松柏草又名脂甘草。蜂蜜甘草,蜂蜜脂甘草。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好,然后不动手,拿出摊子晾干,再对症下药的人偏向润肺和中间。草梢、甘草梢、...

  • 13881851312中药中的“甘草”到底是什么植物?
  • 乜凡答:草,别名甜草,是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13881851312甘草的化学结构式是??
  • 乜凡答:分子式:C42H62O16。甘草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为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两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甘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已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其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甙、甘草类黄酮...

  • 13881851312甘草的种植条件
  • 乜凡答:去年以来,国务院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杜绝人工采挖野生甘草,同时各主产区也开展了打击活动,甘草更加难以满足出口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甘草的大国,甘草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日本的需求量就高达1万吨。在中国,甘草。是2000多种草药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众所周知的说法是有...

  • 13881851312甘草与炙甘草的区别 甘草的种类
  • 乜凡答:炙甘草和生甘草颜色的区别 1、生甘草切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表面较光滑鲜亮。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颜色较生甘草深,略呈黑色,有粘稠感。2、生甘草偏于清热利尿。

  • 13881851312关于甘草的叙述,正确的是
  • 乜凡答:【答案】:B、C、D、E 本题考查甘草的使用注意。甘草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甘草味甘,易助湿壅气,故湿盛中满者不宜服。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大剂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肿,故不宜大量久服。A选项,大补元气、安神益智为人参的功效,故排除。

  • 13881851312有没有中药名叫“白粉”的
  • 乜凡答:有两种药物都叫白粉,一个是中药甘草,另一个是中药拳参的类同品名.1.【甘草】商品名:东北甘草,内蒙甘草,梁外草,王爷地草,西镇草,西草,上河川草,下河川草,西北草,东北草,东草,哈达草,小白草,条草,红粉,白粉,关草,抽草,毛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经。功能主治:a.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