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战场上死过多少名将!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明朝中后期多少名将抗倭

1.胡宗宪(1512~1565),明朝最重要抗倭将领。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后为湖广道御史,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三十四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浙江。三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浙、闽总督,诱降并歼灭倭寇的徐海、陈东等部。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四十一年入狱。四十四年再次入狱并死于狱中。隆庆六年,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谥“襄樊”。短短六年间,以其雄才大略取得抗倭斗争前所未有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开始剿灭福建倭寇,为大明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历史学家称“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身上集中诸多古代儒将优点,《徐渭集》中将之喻为明代的“郭子仪”、“李愬”。善于用人,精通谋略,冲锋陷阵,冒死报国,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侵扰做出杰出贡献,作用颇大。其次,海禁解除,对外贸易益愈活跃。另外,国防得到巩固。抗倭功劳卓著,实不可灭。为抗倭战争胜利,他忧劳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2.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少年家贫,好读书,随名师习兵法和剑术。父死,袭世职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任千户,守金门(今属福建),多次上书陈述御倭方略,获兵部尚书毛伯温器重。二十八年,任参将,奉命镇压琼州(今海南岛)黎族人民起义。后转战今江、浙、闽、粤诸省,屡次打败倭寇。三十四年,他与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部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斩倭1900余,焚死溺死倭寇数千,继而又在陆泾坝(在今苏州市境)击败溃逃的倭寇。三十五年,任浙江总兵,大力修造海船,严格操练军队。先平定浙西倭患,智逼勾结倭寇的贼首徐海溺水而死,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至三十七年,先后斩倭四五千。不久,遭诬陷发配大同(今属山西),受到大同巡抚李文进赏识,参与筹划军事,造独轮兵车,大破敌阵。四十一年,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会同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攻克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救回被掠民众3000余,收复兴化城(今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广东总兵,屡败倭寇,威名大振。倭寇闻“俞家军”至,皆恐,盗首伍端自缚请降。经四个月激战,大败侵扰广东潮州、惠州的倭寇2万余。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至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俞大猷从军50载,严于治军,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强调“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正气堂集》卷十一)。抗倭战功卓著,虽屡遭诬陷,受挫不馁。卒后,赠左都督。著有《正气堂集》等。
3.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其七世祖为河南卫辉府人,六世祖戚祥年幼时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五世祖戚斌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经六世至戚继光。戚继光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4.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又在广东、福建沿海大肆劫掠。三月倭陷兴化,朝廷命谭纶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谭纶日夜兼程,急赴平海卫。命浙江副总兵官戚继光火速从广东、江西一带回闽;令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整饬营内,疏通河道,扼守海口,断敌退路;着广东总兵官刘显速率军驰赴兴化, 谭纶对倭寇实行重围。四月上旬,各路进剿军先后入闽。谭纶召俞、戚、刘商讨破敌之策,自任总指挥,戚继光率中路军直捣倭贼大本营平海卫,刘显率左路军侧翼迂回,俞大猷率水师为右路,断敌退路。各路军分头进击,一举歼敌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余人,随即收复兴化城。以军功升右副都御史。次年二月,2万余倭寇又围攻仙游等地,谭纶亲率戚继光部驰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又追歼逃倭数千名,残余倭寇抢夺渔舟入海逃遁。谭纶迁陕西督抚。四十四年十二月,改调四川。不久,即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5.刘景韶,中嘉靖庚子科(1540)举人,会甲辰科(1544年)进士。初授潮阳令,擢刑部主事,历贵州佥事、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破倭寇有功升为浙江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九年(1560)提督淮阳军务兼巡抚凤阳诸府。殁万历戊寅年(1578)五日二十一申时,享年七十一岁。始葬史家渡上手蔡家套,后改葬假马白羊冲(望天垅)山埚口咀上,俱属官御葬。刘景韶是嘉靖甲辰进士,善诗文,有《燕台集》《秋蛩集》等著作问世。平倭战役大获全胜后,他曾作《平倭曲》云:“团练从今须土著,莫凭征调作长城。满地流亡须抚字,眼中谁复是阳城。”刘景韶又是一位品行高尚之人。“自倭入寇连年,淮海困甚,景韶悯之,凡军务事议,皆留心民疾,切中时病,议减税粮。”“晚岁,景韶荣归故里,出俸金修余恩桥。”(见《崇阳文史》刘三保文)。
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沿海军备荒废,倭患为害甚烈。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又侵掠我东南沿海地区,时任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的刘景韶,奉朝廷之命到如皋、海安一带布防。刘景韶抓紧训练士卒,构筑海安土城,筹谋歼敌。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的兵船从海门杨树港驶出,停泊在狼山沿江一线。由于狼山镇副总兵邓城抵御无能,致使数千倭寇围攻通州,并直逼如皋、海安。刘景韶与边将邱升亲率官兵御敌。七月,从江南溃逃而至的倭寇由南通再犯海安,刘景韶挑选战车数百,扼守岔河,以截阻敌人。自己率兵同边将邱升布下口袋阵,埋伏于西场。
不久,倭寇果然向西场进犯,刘景韶命骑兵分两路从左右包围,又用大炮从中间猛轰,倭寇大乱,成群地奔入仲家园。刘景韶率兵围困,经3昼夜激战,斩大酋长以下1527人,活捉15人。在这次战役前后,刘景韶驰骋于通、如、扬、淮,衣不解带长达3个多月,歼灭倭寇总共达3000余人。西场仲家园大捷后,当地民众聚埋了倭寇尸骨,封土其上,称之为“平倭冢”,并立碑冢前,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平倭冢记碑。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阵亡的31位正团职以上指挥员:
(一)代军长,副军长(4 名)
1 李 湘 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7军代军长,1952年7月8日在朝鲜病故。

2 吴国璋 安徽省金寨县人,1919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9军副军长,1951年10月牺牲。
3 饶惠谭 湖北省大冶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3军副军长,1953年2月牺牲。
4 蔡正国 江西省永新县人,1909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50军副军长,1953年4月12日牺牲。
(二)师长(3 名),副师长(1 名),师参谋长( 3 名)

1 罗春生 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0军第118师师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2 李雪瑞 湖北省茶陵县人,1914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7军第200师师长,1951年7月牺牲。

3 王 珩 河北省任丘县人,1911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炮兵第8师师长,1951年7月24日牺牲。
4 蔡启荣 河南省商城县人,1919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17日牺牲。
5 胡乾秀 湖北省阳新县人,1916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0军第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牺牲。
6 薛剑强 江苏省涟水县人,1922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牺牲。
7 汤景仲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0军第118师参谋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三)团长 (20 名)

1 赵鸿济 山东省掖县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团长,1950年12月10日牺牲。

2 张端胜 山东省博山县人,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6军第77师第230团团长,1950年12月29日牺牲。
3 郑希和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2军第126师第378团团长,1950年12月牺牲。
4 王德荣 江苏省人,1901年生,中国党员,炮兵第 1师第11团团长,1951年2月牺牲。
5 宋崇魁 山西省和顺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4师第106团团长,1951年4月23日牺牲。
6 洪定太 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党员,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团长,1951年4月27日牺牲。

7 田润身 山西省怀仁县人,1918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4月牺牲。
8 邓仕均 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3军第187师第559团团长,1951年5月20日牺牲。
9 吴彦生 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5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0 储绍孟 河北省博野县人,1915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4师炮兵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1 赵大海 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4师第12团团长,1951年7月9日牺牲。
12 隗永文 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9月牺牲。

13 卢炳德 安徽省五河县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汽车第1团团长,1952年3月13日牺牲。
14 曹国英 河北省安国县人,1916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团长,1952年3月22日牺牲。
15 汤福亭 山东省荣成县人,191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1军第93师第279团团长,1952年8月10日赴朝参观见学时牺牲。
16 贾广和 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15师第43团团长,1953年2月牺牲。
17 王宪堂 河北省沙河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炮兵第33师第407团团长,1953年6月2日牺牲
18 樊玉祥 河北省灵寿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员,空军第15师第45团团长,1953年6月22日牺牲。

19 康致中 陕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1953年6月26日牺牲。
20 赵文全 山西省代县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6师第16团团长,1953年6月牺牲。

  我只列举我知道的:

  【靖难功臣及其后人】:
  淇国公丘福,永乐七年,战死塞外;
  成国公朱能,永乐四年,卒于军中;
  子平阴王朱勇,正统十四年,从征土木,中伏死;
  河间王张玉,建文二年,东昌之役救援燕王战死;
  子英国公张辅,正统十四年,从征土木,死于乱军;

  【中晚明名将】
  抗倭名将汤克宽,万历初年,率军迫击鞑靼,遇伏身亡。
  援朝水师副总兵邓子龙,万历二十六年,死于援朝抗日战争;
  赠兵部尚书卢象升,崇祯十一年,与清军激战死;
  赠少保宁远伯李如松,万历二十六年,中伏,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
  满桂,崇祯二年,战死于北京保卫战;
  杜松,万历四十七年,战死于萨尔浒之战;
  马芳之子马栋、孙马燃等七人皆战死。
  ===============================
  明朝战死的名将前期集中于建文年间的靖难,永乐年间的北征蒙元,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役;
  中后期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和晚明抗后金的战争。

  明朝将领中,特别有名的一般都是老病而死,比如开国的徐达、常遇春,中期的戚继光、俞大猷,都不会把自己弄战死了。

  所以除了晚明快亡国那会儿,只有死了两拨名将,一是跟着朱棣靖难+北征的,二就是土木堡那会儿一堆武将勋臣。我印象中张玉应该算这里面最有名的
  ==============================
  二楼提到的张德胜,和汪兴祖也符合你提到的战死要求。

○常遇春
洪武二年,与李文忠攻克开平,还师到柳河川,暴病而死。追封开平王

○邓愈
开国元勋。洪武十年征讨吐蕃,追兵至昆仑山。回军途中得病,至寿春死。追封宁河王

○冯国用
开国元勋,位次第八。朱元璋将自己的亲兵委任他统率,一直提拔至军都指挥使。死于军中。追封郢国公

○纳哈出
元末木华黎之孙。在元朝时担任太平路万户。降明后,封海西侯。后从傅友德征云南,死于途中

○金朝兴
洪武初封宣德侯。十五年从征云南,进军至会川时死于军中,追封沂国公

○张德胜
与陈友谅大军大战于采石时阵亡,追封蔡国公

○汪兴祖
洪武元年任都督。洪武四年伐蜀时中飞石阵亡,追封东胜侯

○张玉
永乐帝靖难之役时,在东昌之战受伤而死。明成祖即位后,追赠荣国公

○朱能
初任燕山护卫副千户。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军征,累升为右军都督佥事。明成祖即位后,论功,封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右柱国、成国公。永乐四年讨安南,行至龙州时,死于军,追封东平王

○朱勇
朱能之子。正统十四年从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中敌埋伏死。追封平阴王

这简直不计其数啊,能不能具体点

1.胡宗宪(1512~1565),明朝最重要抗倭将领。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后为湖广道御史,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三十四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浙江。三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浙、闽总督,诱降并歼灭倭寇的徐海、陈东等部。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四十一年入狱。四十四年再次入狱并死于狱中。隆庆六年,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谥“襄樊”。短短六年间,以其雄才大略取得抗倭斗争前所未有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开始剿灭福建倭寇,为大明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历史学家称“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身上集中诸多古代儒将优点,《徐渭集》中将之喻为明代的“郭子仪”、“李愬”。善于用人,精通谋略,冲锋陷阵,冒死报国,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侵扰做出杰出贡献,作用颇大。其次,海禁解除,对外贸易益愈活跃。另外,国防得到巩固。抗倭功劳卓著,实不可灭。为抗倭战争胜利,他忧劳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2.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少年家贫,好读书,随名师习兵法和剑术。父死,袭世职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任千户,守金门(今属福建),多次上书陈述御倭方略,获兵部尚书毛伯温器重。二十八年,任参将,奉命镇压琼州(今海南岛)黎族人民起义。后转战今江、浙、闽、粤诸省,屡次打败倭寇。三十四年,他与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部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斩倭1900余,焚死溺死倭寇数千,继而又在陆泾坝(在今苏州市境)击败溃逃的倭寇。三十五年,任浙江总兵,大力修造海船,严格操练军队。先平定浙西倭患,智逼勾结倭寇的贼首徐海溺水而死,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至三十七年,先后斩倭四五千。不久,遭诬陷发配大同(今属山西),受到大同巡抚李文进赏识,参与筹划军事,造独轮兵车,大破敌阵。四十一年,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会同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攻克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救回被掠民众3000余,收复兴化城(今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广东总兵,屡败倭寇,威名大振。倭寇闻“俞家军”至,皆恐,盗首伍端自缚请降。经四个月激战,大败侵扰广东潮州、惠州的倭寇2万余。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至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俞大猷从军50载,严于治军,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强调“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正气堂集》卷十一)。抗倭战功卓著,虽屡遭诬陷,受挫不馁。卒后,赠左都督。著有《正气堂集》等。
3.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其七世祖为河南卫辉府人,六世祖戚祥年幼时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五世祖戚斌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经六世至戚继光。戚继光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4.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又在广东、福建沿海大肆劫掠。三月倭陷兴化,朝廷命谭纶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谭纶日夜兼程,急赴平海卫。命浙江副总兵官戚继光火速从广东、江西一带回闽;令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整饬营内,疏通河道,扼守海口,断敌退路;着广东总兵官刘显速率军驰赴兴化, 谭纶对倭寇实行重围。四月上旬,各路进剿军先后入闽。谭纶召俞、戚、刘商讨破敌之策,自任总指挥,戚继光率中路军直捣倭贼大本营平海卫,刘显率左路军侧翼迂回,俞大猷率水师为右路,断敌退路。各路军分头进击,一举歼敌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余人,随即收复兴化城。以军功升右副都御史。次年二月,2万余倭寇又围攻仙游等地,谭纶亲率戚继光部驰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又追歼逃倭数千名,残余倭寇抢夺渔舟入海逃遁。谭纶迁陕西督抚。四十四年十二月,改调四川。不久,即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5.刘景韶,中嘉靖庚子科(1540)举人,会甲辰科(1544年)进士。初授潮阳令,擢刑部主事,历贵州佥事、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破倭寇有功升为浙江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九年(1560)提督淮阳军务兼巡抚凤阳诸府。殁万历戊寅年(1578)五日二十一申时,享年七十一岁。始葬史家渡上手蔡家套,后改葬假马白羊冲(望天垅)山埚口咀上,俱属官御葬。刘景韶是嘉靖甲辰进士,善诗文,有《燕台集》《秋蛩集》等著作问世。平倭战役大获全胜后,他曾作《平倭曲》云:“团练从今须土著,莫凭征调作长城。满地流亡须抚字,眼中谁复是阳城。”刘景韶又是一位品行高尚之人。“自倭入寇连年,淮海困甚,景韶悯之,凡军务事议,皆留心民疾,切中时病,议减税粮。”“晚岁,景韶荣归故里,出俸金修余恩桥。”(见《崇阳文史》刘三保文)。
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沿海军备荒废,倭患为害甚烈。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又侵掠我东南沿海地区,时任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的刘景韶,奉朝廷之命到如皋、海安一带布防。刘景韶抓紧训练士卒,构筑海安土城,筹谋歼敌。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的兵船从海门杨树港驶出,停泊在狼山沿江一线。由于狼山镇副总兵邓城抵御无能,致使数千倭寇围攻通州,并直逼如皋、海安。刘景韶与边将邱升亲率官兵御敌。七月,从江南溃逃而至的倭寇由南通再犯海安,刘景韶挑选战车数百,扼守岔河,以截阻敌人。自己率兵同边将邱升布下口袋阵,埋伏于西场。
不久,倭寇果然向西场进犯,刘景韶命骑兵分两路从左右包围,又用大炮从中间猛轰,倭寇大乱,成群地奔入仲家园。刘景韶率兵围困,经3昼夜激战,斩大酋长以下1527人,活捉15人。在这次战役前后,刘景韶驰骋于通、如、扬、淮,衣不解带长达3个多月,歼灭倭寇总共达3000余人。西场仲家园大捷后,当地民众聚埋了倭寇尸骨,封土其上,称之为“平倭冢”,并立碑冢前,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平倭冢记碑。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阵亡的31位正团职以上指挥员:
(一)代军长,副军长(4 名)
1 李 湘 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7军代军长,1952年7月8日在朝鲜病故。

2 吴国璋 安徽省金寨县人,1919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9军副军长,1951年10月牺牲。
3 饶惠谭 湖北省大冶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3军副军长,1953年2月牺牲。
4 蔡正国 江西省永新县人,1909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50军副军长,1953年4月12日牺牲。
(二)师长(3 名),副师长(1 名),师参谋长( 3 名)

1 罗春生 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0军第118师师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2 李雪瑞 湖北省茶陵县人,1914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7军第200师师长,1951年7月牺牲。

3 王 珩 河北省任丘县人,1911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炮兵第8师师长,1951年7月24日牺牲。
4 蔡启荣 河南省商城县人,1919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17日牺牲。
5 胡乾秀 湖北省阳新县人,1916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0军第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牺牲。
6 薛剑强 江苏省涟水县人,1922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牺牲。
7 汤景仲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0军第118师参谋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三)团长 (20 名)

1 赵鸿济 山东省掖县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团长,1950年12月10日牺牲。

2 张端胜 山东省博山县人,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6军第77师第230团团长,1950年12月29日牺牲。
3 郑希和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2军第126师第378团团长,1950年12月牺牲。
4 王德荣 江苏省人,1901年生,中国党员,炮兵第 1师第11团团长,1951年2月牺牲。
5 宋崇魁 山西省和顺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4师第106团团长,1951年4月23日牺牲。
6 洪定太 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党员,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团长,1951年4月27日牺牲。

7 田润身 山西省怀仁县人,1918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4月牺牲。
8 邓仕均 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3军第187师第559团团长,1951年5月20日牺牲。
9 吴彦生 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5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0 储绍孟 河北省博野县人,1915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4师炮兵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1 赵大海 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4师第12团团长,1951年7月9日牺牲。
12 隗永文 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9月牺牲。

13 卢炳德 安徽省五河县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汽车第1团团长,1952年3月13日牺牲。
14 曹国英 河北省安国县人,1916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团长,1952年3月22日牺牲。
15 汤福亭 山东省荣成县人,191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1军第93师第279团团长,1952年8月10日赴朝参观见学时牺牲。
16 贾广和 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15师第43团团长,1953年2月牺牲。
17 王宪堂 河北省沙河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炮兵第33师第407团团长,1953年6月2日牺牲
18 樊玉祥 河北省灵寿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员,空军第15师第45团团长,1953年6月22日牺牲。

19 康致中 陕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1953年6月26日牺牲。
20 赵文全 山西省代县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6师第16团团长,1953年6月牺牲。

  • 15026317433明代有哪些名将是英年早逝的?
  • 舒宝答:开国:常遇春(暴病身亡),蓝玉(历史上有名的明初四大案“蓝玉案”中被老朱砍了,方式有点难以接受)中间名将很少,早死的:李如松(轻敌中伏而死)。亡国:袁崇焕(崇祯朱由检中了多尔衮的反间计冤枉了袁,袁在前往午门的路上被暴民咬死,太掺了),郑成功(病死的)。建议看《明朝那些事》ps:在古代...

  • 15026317433靖难之役第二名将,救朱棣脱虎口,37岁英年早逝,明朝的一大损失吗?_百度...
  • 舒宝答:在古代,武将所追求的归宿,不过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巧合的是,“靖难四公爵”最后都死在了战场上,无一人“善终”。最最遗憾的是,其他三位公爵是真正死在战场上,只有朱能一人,是死在去战场的路上,还未交战,便病逝途中,成为朱棣一生的痛。平心而论,朱棣能够以藩王的身份战胜建文帝,最终...

  • 15026317433明朝最可惜的名将张辅一生战无不胜,最终是如何死亡的?
  • 舒宝答:一,张辅简介,张辅,字文弼,今河南开封人,是明朝著名将领张玉之长子,张玉特别器重这个儿子,张玉作为燕王朱棣的左膀右臂,在起兵打仗时经常带领张辅参战,遗憾的是在北平起兵靖难时,张玉在东昌战死,他的不幸去世使燕王朱棣非常难过,为了褒奖张玉,便让张辅继承了他的官职,自此以后,张辅便成为了国家...

  • 15026317433明朝的两位大将徐达和常遇春是怎么死的?是被朱元璋杀的吗?
  • 舒宝答: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2,洪武二年,常遇春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

  • 15026317433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 舒宝答:后坐事赐死。5、唐胜宗:唐胜宗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唐胜宗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洪武三年冬,封为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但是后期因擅驰驿骑,被削去爵位,降职为指挥,洪武二十三年,因是胡惟庸同党而被杀,削去了爵位。

  • 15026317433明朝的死将都是些什么人?
  • 舒宝答:在明太祖时期,明朝赢得了大多数重要的战役,包括八次亲自远征长城,五次由明朝成祖亲自远征漠北,以及三次由万历皇帝亲自远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三大调查。虽然我们赢了,但我们损失惨重。明帝国已有300年历史,涌现出一批军事家和名人。我记得明初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唐河、穆莹等名将,明太祖朱元璋...

  • 15026317433满清爱新觉罗出了27员名将,为何大明仅有几个却都死了?
  • 舒宝答:第一位坑死的就是袁崇焕,1627年崇祯继承皇位,两年后,崇祯就把袁崇焕给坑死了。袁崇焕在崇祯帝当上皇帝之前,就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并且威震辽东。当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造反,率领女真族一步步向内地掠夺和扩张,在与明朝的战争中,多次以少胜多,击溃明军,取得胜利,明朝在关外丧失大片土地...

  • 15026317433在明朝将近三百年历史上,哪些武将的死最让人遗憾?
  • 舒宝答:第二位是明朝中期的名将于谦!于谦虽然是一介文人,但在最关键的时刻,挽救了明朝。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朝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北京,人心惶惶,甚至不少人主张迁都南京。这时候,于谦力挽狂澜,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骑兵。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人...

  • 15026317433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 舒宝答:唐胜宗(1335—1390),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唐胜宗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洪武三年(1370)冬,封为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但是后期因擅驰驿骑,被削去爵位,降职为指挥。洪武二十三年,因是胡惟庸同党而被杀,削去了爵位。参考...

  • 15026317433万历朝鲜战争阵亡将领是谁 万历朝鲜战争伤亡多少
  • 舒宝答: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若按照日本的计划来进行是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是当时的明朝刚刚完成张居正的改革,国库丰盈,对于战场战争的军事分析会殃及到自己,于是加入战争,而当时的朝鲜几乎已经被日本侵占,即使是朝鲜人自己一直在鼓吹的最厉害的名将李舜臣,在明朝的军队面前也不值得一提。而当时的朝鲜牺牲...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