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李景隆深受建文帝信任,为何说他是朱棣的绝对功臣?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原因是在兵力悬殊下,李景隆作为建文帝最信任的人,可以说这场战争不用吹灰之下就可以解决,反而在李景隆的带领下,朝廷的军队不敌燕军。从战争的初期,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讨伐朱棣,而在朱棣的后方有辽东的军队骚扰,在前后夹击下,燕军必败。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李景隆丧失了进攻朱棣最好的时机。随着辽东的军队被打败,李景隆也失去了后方的情报。总而言之李景隆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他最终成为了朱棣称帝的头号功臣,也是无奈。

建文帝削藩后,各个藩王开始有所不满,朱棣为首的藩王们以“清君侧”的理由直捣京师,而朝廷方面派李景隆去平定。在大臣眼里,建文帝坐拥天下,朱棣只是一个藩王,根本没有能力与朝廷军一战,但是谁知道朱棣占领了南京。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隆景,他立功心切,根本没有能力指挥将士们。在李景隆的无能下,朝廷丧失了一百万军队,在京城空虚下,朱棣直捣南京,最终建文帝朱允炆失败了。朱棣篡夺了他侄子的位子。

在北方战事失败后,朱允炆一位是权柄不够,继续提高李景隆的职位。朱允炆四处招兵,一边和朱棣打持久战,一边招兵买马。并且告诉藩王进宫一起抵御朱棣的反叛。朱棣靠一支朝廷的水师,到达了江南。此时南京空虚,朱允炆派藩王守宫门,不知道这是谁提出的建议,削藩已经触犯了藩王,还要让他们效力。

于是在福王和李景隆打开了城门,南京就此沦陷,作为建文帝最信任的李景隆成为了朱棣的头号功臣,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李景隆根本就是不是做当将军的料,建文帝调拨了将近百万军队交给他指挥,都被其给浪费了,而朱棣说其为忠臣,是因为没有李景隆,朱棣称帝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李景隆作为建文帝的心腹大将,在靖难之役爆发的最初阶段,就被任命为大将军,前往阻击朱棣。建文帝将如此大事托付在他的手上,他最终却带明军走向了灭亡。所以后世时常戏称李景隆,是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最大的功臣。

因为李景隆的确是为建文帝效力,但由于他的指挥不当和对于形势的判断的失误,一次次折损军队的实力,甚至最后偶然地让朱棣进皇城得天下。

  • 18510733366靖难之役后,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谁,为何说他竟是个草包?
  • 那荆答: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李景隆,他之所以会被封赏为第一功臣,还是因为他是朱棣在建文帝那里的卧底。他虽然在在靖难之役中打了无数败仗,被人称为“常败将军”,但这其实只是李景隆给朱棣放的水。就拿德州城那一仗来说,李景隆率领着几十万大军还能被燕军那区区几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由此看来李景隆...

  • 18510733366在兵力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李景隆为何会屡战屡败?
  • 那荆答:李景隆这个名字对大家来说都并不陌生,耿炳文带领的军队在和朱棣作战的时候接连失败这个时候心腹大臣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建文帝很信任黄子澄,于是就召见了李景隆,李景隆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终于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每次吃了败仗,就会把所有的辎重都...

  • 18510733366历史上造反的皇室子弟中,为何只有朱棣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 那荆答: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性格的宽厚仁慈 建文帝“颖慧好学性至孝”“天资仁厚”“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他生于安乐未经创业之举.日与诗书为伴,身边多是文墨之士.生活波澜不惊,经历平平静静,性格仁厚孝友.这使得建文帝在与燕王朱棣的斗争中缺乏果断和沉稳 ,...

  • 18510733366他是建文帝表兄弟,北伐燕王朱棣的元帅,靖难之役后为何封爵最大?_百 ...
  • 那荆答:但是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他的首鼠两端是葬送建文帝天下最大的祸首,以前对于靖难之役的分析中,对于李景隆的分析都不够太重视。但是如果看到朱棣封赏靖难功臣的时候把他排到第一位就知道端倪。李景隆奉建文帝的命令逮捕了明成祖朱棣的同母弟弟周王,从而获得了建文帝的信任。当时...

  • 18510733366作为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将,李景隆印证一个道理:眼光是多么重要_百度知 ...
  • 那荆答:无论你熟不熟悉明朝初期的 历史 ,或许你都会对李景隆这个名字很熟悉,至少也是有所耳闻。很多 历史 爱好者喜欢戏称他为“建文战神”,“大明第一名将”,这些戏称都极大程度地体现了李景隆在军事上的无能。 作为建文帝所倚仗的第一大将,李景隆在靖难期间的灾难性表演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领导的眼光非常重要。 1.名将...

  • 18510733366李景隆屡战屡败,可为何建文帝依然十分重用他?
  • 那荆答:李景隆是一个小人,趋炎附势,墙头草两边倒。为利益所摆布,丝毫没有忠君为国的崇高精神。在朱棣借道突袭南京的时候,想的不是据城死守,等候各地援军来到。第一个想法,居然是开城投降,并且他还这么做了。正是因为有李景隆的帮助,朱棣轻而易举的就攻破了南京城,取得了靖难之役的全面胜利。朱允炆用...

  • 18510733366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 那荆答:李景隆是明初名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死后,他袭爵为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所以,李景隆也算是朱元璋的表外孙吧,跟朱允炆算是表兄弟。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被朱允炆信任,多次率军出征朱棣,但一次都没赢过,甚至可以说朱棣就是在跟他的几次战斗中发展起来的。第一次率军50万北伐,...

  • 18510733366此人被明成祖朱棣评为靖难之役首功,其实只是开了个门投降而已吗?_百度...
  • 那荆答:《明史·李景隆传》: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火烧城门 李景隆原来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将领,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与朱棣,并败在朱棣手下。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李景隆率军围攻朱棣长子朱高炽...

  • 18510733366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 那荆答:这场被称为“靖难之役”的起兵行动于1399年爆发,后于1402年结束。在此过程中,身为朝廷武将的李景隆曾多次率军与燕王军队对战。期间李景隆虽经常遭遇败战,且甚至有朝臣上书弹劾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但是建文帝始终对他信任不减。然而,李景隆后来却辜负了建文帝对他的...

  • 18510733366朱允炆的亲信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投靠朱棣,他的下场如何?
  • 那荆答:靖难之役进行了三年了,朱棣的大军也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建文帝是一筹莫展。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派遣李景隆和兵部尚书等人找朱棣议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但被朱棣拒绝了。后来,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建文帝失踪了,朱棣顺理成章地做了皇帝。这...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