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的太后是谁?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6-01
乾隆时期的皇太后是谁?叫什么名字?

乾隆时期的太后画像乾隆时期的太后是雍正帝的皇妃,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从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帝。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居永寿宫。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逝世。其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母以子为贵,封生母为皇太后,徽号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庆皇太后逝世,年八十六,累上尊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雍正当上皇帝时太后是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清代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追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附葬与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扩展资料: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
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可是这四个人中,德妃的身份最低,只有她是包衣之后,内务府选秀入宫为官女女子,入宫几年后才被康熙临幸,康熙十八年单独册嫔。
可是德妃的女儿是唯一一个下嫁满人的公主,德妃的两个儿子又都是争储风暴的中心。于是德妃和荣妃并肩成为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她们同样十年间生育六个孩子。
但是,荣妃的辉煌,主要集中在康熙十二至十六年,她连生四孩,可是六个孩子中只有两个长大成人。在康熙十六年之后,她就再未生育。
而康熙宠德妃,是在十七年-二十七年间,康熙帝是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康熙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德妃仍然盛宠了十年,这说明德妃是很得康熙帝的喜爱的。
在诸多后妃之中,德妃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再说到孩子,荣妃的孩子的命运和德妃之子是没法比了,生的少的不如生的多的,生的多的不如活的多的。
德妃有3个孩子长大成人。比起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早殇的荣妃马佳氏,她是稍幸运的。而胤祚是6岁夭折,皇十二女是12岁夭折,这两个孩子都比荣妃夭折的孩子活的长的多,德妃的丧子之痛不如荣妃那样强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

同年八月上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升祔太庙。乾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

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德妃能得到康熙帝宠爱,为皇帝生育三子三女,定有其过人之处。康熙二十年册封的四位妃子,她们的儿子都成为后来争储事件的中坚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恭仁皇后



雍正时期的太后是仁寿皇太后。

她是康熙帝的德妃,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

仁寿皇太后是雍正皇帝的生母。

仁寿皇太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

扩展资料:

仁寿皇太后生平:

顺治十七年:出生。

康熙十二年:内务府选拔入宫,为宫女,年14岁。

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雍正帝),时年19岁。

康熙十八年:单独册封为德嫔,时年20岁。

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时年21岁。

康熙二十年:与惠嫔、宜嫔、荣嫔三位一同晋升妃位,册封为德妃,时年22岁。

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五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七公主)。

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时年63岁。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皇太后崩,终年64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孝恭仁皇后简介

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经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拔入宫,时为宫女,年14岁。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时年19岁。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单独册封为德嫔,时年20岁。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时年21岁。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与惠嫔、宜嫔、荣嫔三位一同晋升妃位,册封为德妃,时年22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五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七公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时年63岁。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皇太后崩,终年64岁。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

乾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雍正和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恩怨

雍正从出小起即由佟佳氏抚养,一直到他十一岁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这位高贵温婉、仪态端庄的母亲之呵护和教导下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

胤禛后来回忆佟佳氏时曾感念其“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
“生恩不及养恩大”。

所以胤禛感养母恩遇之素深,同孝懿仁皇后亲近,反而与亲娘生疏则是很自然的事情,亦合人之常情。

雍正和养母之间的感情很深,他眼中的养母“慈抚朕躬,恩勤笃挚”,是一个慈爱且对自己付出了真挚感情的母亲。

德妃生育子女甚多,而十四阿哥胤禵(胤祯)又恰好是她最小的一个儿子,偏疼幼子也是人之常情。

况且幼时的胤禛情绪波澜起伏较大,“喜怒不定”也表现的很明显,可能是因为心绪不佳,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带给他的重压,会猝然的将自己的情感宣泄迸发出来,甚或有时近乎歇斯底里了。

做母亲的往往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胤禛的这种性格很难博得母亲的欢心。

母亲的偏心,可能其本人并不自知,但是作为当事人,则会很敏感的觉察到母亲细微的感情变化,况且德妃偏疼胤禵是那样的明显,想来雍正心中对此也一直耿耿于怀,母子间的隔阂愈见增大。

扩展资料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

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孝恭仁皇后 (康熙帝妃嫔)



孝恭仁皇后(仁寿皇太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驾崩,雍正帝即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把生母孝恭仁皇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时年63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扩展资料:

雍正的生母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养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六月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即固伦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六十三高龄的乌雅氏病,雍正本为乌雅氏拟定徽号为仁寿皇太后,同时还打算请她从原本居住的永和宫,迁住至专供太后养老的宁寿宫,但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即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崩逝于永和宫,享寿六十四岁。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联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孝恭仁皇后终年六十四岁。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传说:雍正继位后,将允祯调回北京关押起来,他母亲想见允祯,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死在铁柱子上。

乾隆时期的太后画像乾隆时期的太后是雍正帝的皇妃,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从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帝。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居永寿宫。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逝世。其子弘历登基,是为乾隆帝。母以子为贵,封生母为皇太后,徽号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庆皇太后逝世,年八十六,累上尊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雍正当上皇帝时太后是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清代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追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附葬与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扩展资料: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
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可是这四个人中,德妃的身份最低,只有她是包衣之后,内务府选秀入宫为官女女子,入宫几年后才被康熙临幸,康熙十八年单独册嫔。
可是德妃的女儿是唯一一个下嫁满人的公主,德妃的两个儿子又都是争储风暴的中心。于是德妃和荣妃并肩成为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她们同样十年间生育六个孩子。
但是,荣妃的辉煌,主要集中在康熙十二至十六年,她连生四孩,可是六个孩子中只有两个长大成人。在康熙十六年之后,她就再未生育。
而康熙宠德妃,是在十七年-二十七年间,康熙帝是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康熙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德妃仍然盛宠了十年,这说明德妃是很得康熙帝的喜爱的。
在诸多后妃之中,德妃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再说到孩子,荣妃的孩子的命运和德妃之子是没法比了,生的少的不如生的多的,生的多的不如活的多的。
德妃有3个孩子长大成人。比起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早殇的荣妃马佳氏,她是稍幸运的。而胤祚是6岁夭折,皇十二女是12岁夭折,这两个孩子都比荣妃夭折的孩子活的长的多,德妃的丧子之痛不如荣妃那样强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恭仁皇后

  • 17128117466雍正时期谁当皇太后啊?雍正时期的电视剧里很多都有一位皇太后,但是雍正...
  • 充符答: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雍正元年(1724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

  • 17128117466雍正帝的皇额娘是谁?
  • 充符答:乾隆的皇额娘是孝圣宪皇后。‍孝圣宪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

  • 17128117466圣母皇太后是雍正皇帝的亲妈吗?
  • 充符答:本来雍正做了皇帝,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应当高兴才是,但这皇太后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费解。雍正即位后,乌雅氏说自己不愿接受“天子以四海奉养圣母一人”的威福,居然要以死相殉,随大行皇帝康熙而去。这,实在是太不给雍正面子了。据雍正自己说,“皇父驾崩之时,母后哀痛欲绝,决心随皇父殉葬,不饮不食。朕叩头痛哭...

  • 17128117466在康熙灵堂之上,雍正为何要册封乌雅氏为皇太后?
  • 充符答:三是此时灵堂情况复杂,乌雅氏尚未接受皇太后头衔,怕老十四胤禵起疑心,对雍正不利。后来,老十四胤禵违背圣旨,勇闯灵堂,他为何这么做?首先他并不认可雍正,因为一路上的种种迹象,让他坚定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明。并且儿子奔丧天经地义,换谁都不能阻拦。后来,老十四大闹灵堂,见到雍正后,老十四就...

  • 17128117466后宫如懿传中的太后在甄嬛传中是钮祜禄,为什么在如懿传中改成乌雅...
  • 充符答:《甄嬛传》中主角是钮祜禄·甄嬛,太后是乌雅·成璧。《后宫·如懿传》中主角是乌拉那拉·如懿(乌拉那拉·青樱),太后是钮钴禄·甄嬛,并没有改成乌雅氏。《后宫·如懿传》中太后人物简介:钮祜禄氏,雍正熹贵妃,乾隆养母,当朝太后。极富智谋,精明能干。与乾隆互相扶持登上太后之位,二人表面母...

  • 17128117466雍正王朝,老十四回来不服,雍正尊称其母圣母皇太后,有何意图?
  • 充符答:而且德妃乌雅氏在康熙年间,举荐八爷为太子失败后,康熙已经封她为皇贵妃了,身份显贵,毫无阻碍。如今儿子当了皇上,母凭子贵,晋封为皇太后更是名正言顺。 其三,晋封德妃乌雅氏为皇太后,能够镇住十四阿哥,让十四阿哥低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还是十四阿哥的生母。 雍正晋封德妃乌雅氏,一下子将十四阿哥和德妃乌雅氏...

  • 17128117466求雍正在时有太后吗,历史
  • 充符答:其理由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未时突然“生病”,当天夜里就在居住的永和宫猝死,从得病到死,仅仅几个小时。而死后三天,雍正才让老十四见到已经死去的太后。在《雍正朝起居注》中记载,雍正帝这样解释太后的死因:“皇太后抚时增感与日俱深,疾虽未形,积哀实久,忽焉违豫,遽尔宾天。”然而...

  • 17128117466雍正的额娘是哪位娘娘?
  • 充符答: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

  • 17128117466慈禧太后和雍正是什么关系
  • 充符答:慈禧太后是雍正皇帝的曾曾孙媳妇。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咸丰帝的妃嫔,咸丰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雍正皇帝:生于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08日。中国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4子,道光帝是嘉庆帝的第...

  • 17128117466请问乾隆时期的皇太后就是雍正时期的甄_吗?
  • 充符答:是的,乾隆时期的皇太后就是孝圣宪皇后,她是雍正时期甄_的原型。雍正十三年,孝圣宪皇后的儿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即位,将其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后,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