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后,建文帝和他的家人是什么结局?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公元1402年,大明王朝的都城南京乱作一团,皇宫火光冲天,城外一彪人马如旋风般喊杀着冲进城门。就这样,历时三年多的“靖难之役”结束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好大孙建文帝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天子,尽管拥有大明全国的资源,最后还是败给只有弹丸之地的叔叔燕王朱棣,让朱棣夺取了南京,结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山河月明》里的建文帝形象

关于建文帝的人生结局,史书有多种说法。《明史》记载道:“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意思是说,建文帝从人间消失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明史》还记载:“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恩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意思是说,传言建文帝经地道逃亡后,出家为僧了。

《明史纪事本末》对建文帝出家为僧进行了详细记载,读起来十分传奇,说是朱元璋对自己死后的事情有先见之明,给孙子留下了一套做和尚的装备,又留下一个妙计,于是,建文帝剃光头发,假扮和尚,按照爷爷的指示逃到宫外,云游四海,连时间、地点都很详细。建文帝身体 健康 ,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当他听说仁宗驾崩后,且悲且喜曰:“吾心放下矣!今后往来亦少如意也。”

《明史纪事本末》中建文帝出家为僧的片段

朝鲜史书《李朝实录》对建文帝的人生结局也有两种记载,一是朝鲜官员的说法:“六月十三日,燕王战胜,建文皇帝命焚奉天殿,而自缢于殿中,后妃宫女四十人自死。”二是明成祖自己的说法:“建文不顾高皇帝之意,乃放黜叔父周王,残害骨肉,又欲害朕而起兵,朕亦畏死,不得已而起兵。然朕再欲和亲,而建文不听,于是举兵,欲伐其谋事之臣。建文耻与相见,阖宫自焚。”

《山河月明》里的明成祖形象

建文帝的父亲朱标先后有两位太子妃。第一个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她为朱标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朱雄英和朱允熥。第二个太子妃姓吕,她为朱标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火+熙>。朱标还有四个女儿,分别为老大江都公主、老二宜伦郡主、老三没有记载,老四南平郡主。建文帝的皇后姓马,为建文帝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朱文奎和朱文圭。这一大家子看上去夫妻和谐,儿女满堂,要是建文帝一直做皇帝,想必其乐融融,怎奈“靖难之役”给建文帝的家人们带来了悲剧。

先说建文帝的兄弟们。大哥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去世,只活了八岁,后来被追封加谥为虞怀王。大弟朱允熥在建文元年被封为吴王,明成祖即位后,降封为 广泽王,居漳州。二弟朱 允熞在建文元年被封为衡王,明成祖即位后,降封为怀恩王,居建昌。后来,朱允熥和 朱 允熞一起被叔叔明成祖召回京师,废为庶人,最后被软禁在凤阳。永乐十五年,朱允熥去世。至于 朱 允熞,也是在永乐年间去世的。

建文帝的三弟朱允火+熙>,其经历和哥哥们不一样,他在建文元年被封为徐王,明成祖即位后,降封为敷惠王,和母亲吕氏一起为父亲朱标守陵。永乐二年,朱允火+熙>被明成祖改封为瓯宁王,奉朱标祀。两年后,瓯宁王府发生火灾,朱允火+熙>被大火吞噬,随后,明成祖“怀着悲痛的心情”,加谥侄子朱允火+熙>为“哀简”。

《山河月明》里的朱标形象

建文帝的皇后马氏,在建文四年死在大火中。大儿子朱文奎在建文元年被封为太子,建文四年从人间消失。小儿子朱文圭被爷爷明成祖幽禁在凤阳,号“建庶人”,和两个叔叔朱允熥、 朱 允熞一样,过着生不如死的囚徒生活,但是比朱允熥、 朱 允熞长寿,他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最后,对朱文圭来说,幸运的是,明英宗宅心仁厚,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释放了朱文圭,给朱文圭自由,允许朱文圭结婚,赐给朱文圭奴婢;不幸的是,朱文圭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就去世了,时年57岁。

在明成祖的“贴心关照”下,建文帝的兄弟们和子侄们一个比一个惨,他的姐妹们过得也不怎么样。江都公主是耿炳文之子 耿璿的夫人,靖难之役期间, 耿炳文、 耿璿父子 和明成祖是对手,明成祖即位后,诛杀 耿璿,降封 江都公主为郡主。最终,江都郡主忧郁而死。明成祖安排了宜伦郡主的婚事,却没有安排南平郡主的婚事,南平郡主在永乐十年去世。

最后说下建文帝的母亲吕氏。永乐元年,吕氏从“太后”变成了“皇嫂 懿文太子妃 ”,一夜回到解放前。吕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孙们遭到明成祖的折磨,却无能为力,心里一定很悲痛,也一定经常眼含热泪,回想丈夫朱标活着时,一家人欢声笑语的画面。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感叹明成祖的无情,但是对比下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对待侄子们的方式,你一定又会感叹明成祖还有那么点人性——

“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

“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

特别说明,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在同一天“坐诛”。

  • 17725058267朱元璋为何传位给朱允炆?
  • 那娴答:朱元璋死前立已先于他死的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崩后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软瘦少不更事的朱允炆倒在了四叔的脚下,朱棣即位,为永乐皇帝。虽然朱棣创造了一代“永乐盛世”,但因其好大喜功,国库也空虚,并且朱棣杀害了以方孝儒为代表的一些文人,使一些直臣...

  • 17725058267大明风华里面的老和尚原型是谁 他是建文帝最痛恨的人
  • 那娴答:据了解,剧中的老和尚是靖难之役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就是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也是除了朱棣之外,建文帝最痛恨的人。《大明风华》中老和尚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剧中就已经介绍了他的身份,他叫姚广孝,是当初帮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虽然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当初建文帝也出家当...

  • 17725058267朱棣已经做了皇帝,为何要找侄子朱允炆?
  • 那娴答:这样的事在清朝就有案例,就是清朝的朱三太子案,一个不确定的或者说虚无缥缈的人就可以让清政府不安。朱三太子一直没有找到,这是清朝高层的一块心病,困扰了好几代皇帝。朱元璋去世后,钦定的接班人皇孙朱允炆正式接班了。不管他做得好与不好,这是正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喊出的口号的“清君侧”...

  • 17725058267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跟建文帝苦战3年,为何蒙古不趁机卷土重来呢?_百度...
  • 那娴答:公元1399年,不甘心被撤藩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跟建文帝苦战了3年后,最终在1402年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篡位成功当了皇上。这3年的内斗,几乎席卷了大明全境。建文帝为剿灭朱棣,派遣上了全国的精锐,朱棣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以命相搏。可见这3年时间内,大明根本没有多余的力气,管...

  • 17725058267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的皇位后,
  • 那娴答:这话一出口便不小心落入了永乐帝的耳朵,永乐皇帝根据婢女的口供当即决定提审吕美人,一番严刑拷打之后,吕美人终于招供,说自己的宫中有两个朝鲜太监和两个中国太监,关系特别好,自己则是指使他们出宫去一个银匠家里借了点砒霜回来,吕美人当初也是随着朱棣亲征蒙古,在经过房山良乡镇的时候将磨成粉末的砒霜混进了胡桃...

  • 17725058267朱棣到死之前找到建文帝了吗?
  • 那娴答: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朱允炆下落不明,为了能堵住悠悠众口,朱棣在被大火焚烧后的宫殿中,拖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说朱允炆已经自焚而死了,但是并没有说服大家。有很多人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还有人说朱棣找到过朱允炆,因为明史姚广孝传中记载,...

  • 17725058267明朝君王建文帝削藩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 那娴答:建文帝削藩 建文帝削藩是明初的一件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同时也是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这场明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建文帝下台,不知所踪,而朱棣却登上皇位,成为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建文帝画像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是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由于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导致民怨沸腾...

  • 17725058267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结局是怎样?
  • 那娴答:从此朱棣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不再去打扰朱允炆。以上这些也是推测,至于朱允文到底最后的结局如何,或许永远不会被人所知,但是基于他登基之后宽刑省狱,一改朱元璋时期的严厉法律制度,实在是一个心善之人,所以人们大多对他都抱以同情之心,都希望他的结局能好一点。或许不知道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 17725058267解缙饱读圣贤书,明知朱棣篡位,怎么还是归顺了?
  • 那娴答:解缙出生于洪武二年,十九岁那年进士及第,授庶吉士。同年,解缙就成为翰林学士,深得朱元璋赏识,朱元璋甚至对他说过:“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位后,不少建文旧臣,因不肯...

  • 17725058267明朝共有16位皇帝 为什么要叫“明十三陵”
  • 那娴答: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