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么欣赏朱棣,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朱棣才能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

关与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做出解释。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原因主要是服众二字。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本是个穷苦人家的放牛娃,要不是因为元朝苛政外加天灾人祸逼的他走头无路去造反或许还不一定会有大明天下。

而这来之不易的天下他是不会让它像元朝一样不过百年就灭亡的,因此他不立朱棣为太子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要服众,就算他明知道朱棣更适合当皇帝也不可能立他为太子。自古以来都是以长为尊,所以为了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立长子朱标是他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大臣们没有异议就连他最不放心的儿子们也会心甘情愿。这里面就包括朱棣。然而朱标死了,没办法只能立朱标的长子朱允文为太子。

因为除此以外在立自己别的儿子都不能服众,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大明王朝的根基。为了自己长孙的皇位,他更加大肆杀害功臣怕他们权利过大威胁到皇权。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们他只能期盼他们能安分守己,并把他们打发的远远的远离京城。他最大的担心就是朱棣,因为朱元璋觉得朱棣是最像自己的儿子。可惜他的担心最后还是应验了,因为之前大杀功臣导致朝廷无将可用朱棣成功由北京打进南京坐上了皇帝,而朱允文最后下落不明。但就算是经过这样的动荡大明王朝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因为得到了一位明君变的更加强大繁荣。


不立朱棣为太子的原因:
其一,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朱棣的母亲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妃子,身份不够高贵。在那样的时代,只有皇后娘娘的儿子才有机会继承皇位,其他人很少有机会。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是老大,为人仁孝,一直受到朱元璋的赏识,朱标死后朱元璋爱屋及乌,让皇太孙朱允炆做储君,还是看重他的出身。
其二,朱棣的脾气暴躁,而且很有杀机。朱标做太子的时候,朱棣就往往有不臣之心。朱元璋是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他不希望自己的其他儿子受到伤害。一旦朱棣做了皇帝,残暴的朱棣可能会祸乱皇族,让其他儿子人头落地。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其三,朱元璋在位,以杀戮为主,比如杀掉很多功臣,目的为子孙创造一个平稳的条件,可他不知道此举反而削弱自己太子太孙的左膀右臂,为他们坐江山少了很多保国大臣。而朱棣身经百战,觊觎皇位久矣,采取安抚的态度反而不科学。
其四,隔辈亲。每个祖父都喜欢自己的孙子。大儿子小孙子老太太的病根子,朱元璋虽然视生命如草介,不过晚年也是对孙子视若珍宝,而此时朱棣在北方虽然有雄兵,但一直装的很孝顺,对储君很恭顺,这给人一种错觉,朱棣没有造反的野心。另外朱元璋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朱棣是一条凶猛的豺狼。
其五,另外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即使立太子,不立朱标,还有老二老三,这里面本没有四儿子朱棣的事情。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朱棣其实是与皇位无缘的。当然老二老三多行不法之事,让朱元璋很不高兴。因此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自然是最佳人选。
其六,据有的资料记载,朱元璋也想让朱棣做太子,因为朱棣文武双全,镇守北京多立奇功,打元朝残余部队也是稳准狠,可惜大臣们不同意。他们也都希望有一个仁慈的君主来统治自己。因此朱元璋才作罢。
朱棣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历史上草根皇帝朱元璋很有谋略,为稳固自己的皇位,残杀了许多与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弟兄。那么,选取皇位接班人也一定很慎重吧?

明朝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有四个儿子,长子为朱标立为了太子。朱标是马皇后的长子,朱元璋一登基就立了朱标为太子。并将其培养成明朝的接班人,朱元璋让一些地方的名士来教学朱标,朱标也选择努力学习,最后在文韬武略这方面也都算个合格的太子。


然而不幸的是,朱标身体不是太好,工作中得了一场大病,卧病在床。朱标的长子英年早逝,只得他的次子朱允炆来照顾他左右。但是,最后朱标的身体还是禁不住折腾,最后直接离开了人世。

朱允炆这个人是个读书人,从小对一些四书五经也是耳濡目染,在父亲得病期间,也是极力尽孝,照顾朱标于左右,众人都看在眼里。与此同时,朱允炆还将自己家中几个年幼的弟弟照顾的很好,可以说真真实实的是以德服人了。

皇位的继承人去世了,选择培养新的继承人是当务之急。然而这个选择也是一个难题,呼声最高的大概就是朱允炆和颇具军事才能的朱棣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选择了皇孙朱允炆做了第二任的太子。我们还知道,朱棣军事才能自小就很受朱元璋欣赏,认为很有自己的风范,那到底是为什么朱元璋不去选择朱棣呢?

第一方面,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就算在儿子中选,也不应该跳过二儿子三儿子直接选择朱棣,而老二老三的人设形象实在没有一个君王的风范。因此,只能从皇孙当中挑选,朱允炆的民心又颇高,能力也有自然备选。


另外一方面就是朱元璋想要保证血统的统一,朱标,朱允炆都是自己同马皇后的血统。然而朱棣却是一个妃子的儿子,而且这个妃子还是外族人员,血统便没那么纯正了。

最后,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心狠手辣,杀戮无数,朱棣与朱元璋性情相似,因此大臣们内心都希望朱元璋下台,有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来做皇帝,为朝廷办事也能将悬着的心放下来。

因此,根据这几个原因来看,朱元璋还是很欣赏朱棣的,内心里他是最佳皇位人选,但考虑其他因素之后便选择了皇孙朱允炆。



朱元璋的“分家”思维,和伦理秩序,让朱棣黯然与皇储地位无缘。燕王和他的其他分封王相比,一直都非常出色。其他的藩王大多都不争气。他的二哥秦王朱樉,因为行事粗野多有过失,多次遭到朱元璋训斥,甚至把他召回京师,准备废掉,皇太子朱标多方求情,才未被废黜。他的三哥晋王朱㭎,就藩于太原,他在就藩途中把膳师鞭打了一顿。为此,朱元璋颁手书将其训斥一顿。晋王性情骄纵“在国多不法”。有人告发他有篡位的“异谋”,朱元璋打算对他严加治罪,也是因为皇太子朱标劝解,“力救得免。


除了朱棣的两个兄弟,他的兄弟也很荒谬。有的沉溺于酒和情欲,有的则专门跳枪和做棍子。甚至经常做一些杀人和违法的活动。就连一些王子也胡闹了一番,抓了几个男女,剥光了人们的衣服,以求取乐。一时间,流氓的味道弥漫在朱元璋的儿子们身上。一些封臣为了长生不老,和一些炼金术士一起吃药。Zhu Di的十个弟弟King Lu因为服用灵丹妙药而失明。朱元璋生前不愿意给他封死后的“黄”字。与这些行为不端的兄弟相比,朱棣真是太优秀了。”阎王在乡下的时候,很安静,不扰民。


虽然朱棣的聪明才智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最为突出,但他的性格和能力几乎是朱元璋的翻版,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相似的。据《明朝志》记载,兰屿曾私下对太子朱彪说:“殿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您最喜欢的儿子是谁?”王储回答说:“没有比燕子王更好的了。”朱元璋把长子朱彪立为王储。后来,他对朱彪不满意。他不喜欢朱彪太软弱。他一点也不像他自己。为了一劳永逸地实现王储的成功登基,朱元璋分批杀死了威胁他的官员。朱彪觉得太残忍了,就给了建议。老皇帝故意在地上留下一根棍子,让朱彪拿着。朱彪满脸荆棘,面容丑陋。朱元璋说:“如果你不敢拿,我最好帮你把所有的刺都拔掉。我杀了所有的坏人。只有理顺内部,你才能成家。”

按照“直接制”,刘三武确实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秦晋两王比燕王年长,传统思想家朱元璋不得不放弃朱棣。他的野心注定要局限在这辈子北平第一大厦几百里之内。朱元璋决定立朱云文后,焚香祈求上天,说国位的长短“只服从天命”。在朱元璋心中,他认为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可以接管大明的山河。此时此刻,他已经忘记了那些像狼和老虎一样的儿子,忘记了孙子的软弱和温柔。朱元璋年迈的情感伤害使他更需要家庭的慰藉,而忽视了这个孩子的综合能力能否成为明代的江山。正是因为这一情感时刻,长孙将来接掌王位的决心更加坚定。朱元璋的情感错位最终伤害了儿子的感情,毁掉了弱小的孙子。老人孤独的情感思考,使曾经无法逃避的朱元璋与实用主义、睿智脱节,取而代之的是老泪纵横、心憔悴。



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原因主要是服众二字。

再喜欢也不行啊,不想闹得家破人亡,把守重要地段,怕造反。

因为当时他们最在乎血统的,朱棣是他和一个外族妃子所生,他也更希望他的继承人更凶狠一些。

关与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做出解释。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原因主要是服众二字。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本是个穷苦人家的放牛娃,要不是因为元朝苛政外加天灾人祸逼的他走头无路去造反或许还不一定会有大明天下。

而这来之不易的天下他是不会让它像元朝一样不过百年就灭亡的,因此他不立朱棣为太子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要服众,就算他明知道朱棣更适合当皇帝也不可能立他为太子。自古以来都是以长为尊,所以为了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立长子朱标是他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大臣们没有异议就连他最不放心的儿子们也会心甘情愿。这里面就包括朱棣。然而朱标死了,没办法只能立朱标的长子朱允文为太子。

因为除此以外在立自己别的儿子都不能服众,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大明王朝的根基。为了自己长孙的皇位,他更加大肆杀害功臣怕他们权利过大威胁到皇权。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们他只能期盼他们能安分守己,并把他们打发的远远的远离京城。他最大的担心就是朱棣,因为朱元璋觉得朱棣是最像自己的儿子。可惜他的担心最后还是应验了,因为之前大杀功臣导致朝廷无将可用朱棣成功由北京打进南京坐上了皇帝,而朱允文最后下落不明。但就算是经过这样的动荡大明王朝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因为得到了一位明君变的更加强大繁荣。


不立朱棣为太子的原因:
其一,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朱棣的母亲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妃子,身份不够高贵。在那样的时代,只有皇后娘娘的儿子才有机会继承皇位,其他人很少有机会。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是老大,为人仁孝,一直受到朱元璋的赏识,朱标死后朱元璋爱屋及乌,让皇太孙朱允炆做储君,还是看重他的出身。
其二,朱棣的脾气暴躁,而且很有杀机。朱标做太子的时候,朱棣就往往有不臣之心。朱元璋是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他不希望自己的其他儿子受到伤害。一旦朱棣做了皇帝,残暴的朱棣可能会祸乱皇族,让其他儿子人头落地。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其三,朱元璋在位,以杀戮为主,比如杀掉很多功臣,目的为子孙创造一个平稳的条件,可他不知道此举反而削弱自己太子太孙的左膀右臂,为他们坐江山少了很多保国大臣。而朱棣身经百战,觊觎皇位久矣,采取安抚的态度反而不科学。
其四,隔辈亲。每个祖父都喜欢自己的孙子。大儿子小孙子老太太的病根子,朱元璋虽然视生命如草介,不过晚年也是对孙子视若珍宝,而此时朱棣在北方虽然有雄兵,但一直装的很孝顺,对储君很恭顺,这给人一种错觉,朱棣没有造反的野心。另外朱元璋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朱棣是一条凶猛的豺狼。
其五,另外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即使立太子,不立朱标,还有老二老三,这里面本没有四儿子朱棣的事情。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朱棣其实是与皇位无缘的。当然老二老三多行不法之事,让朱元璋很不高兴。因此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自然是最佳人选。
其六,据有的资料记载,朱元璋也想让朱棣做太子,因为朱棣文武双全,镇守北京多立奇功,打元朝残余部队也是稳准狠,可惜大臣们不同意。他们也都希望有一个仁慈的君主来统治自己。因此朱元璋才作罢。
朱棣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 13361954075明太祖朱元璋为何不愿立朱棣为太子呢?
  • 松舍答:朱元璋是皇帝,立继承人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值得去慎重考虑。明初的政治现实,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有矛盾,而朱棣也经常敲打他的太子。如果只是朱元璋或者朱棣单独这么做,那可能是他们的性格问题,可他们俩都这么做,那就绝对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个问题,就是双头政治格局。朱元璋起于乱世,时刻面临各种危险,...

  • 13361954075朱元璋为何不立能力强的朱棣为太子?
  • 松舍答:总之,在立储这件事上朱元璋一直摇摆不定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他看来自古以来只有嫡长子继承的皇位才能保证帝国千秋万代。所以嫡长子没有那就立嫡长孙为储君才能保证江山永固。虽然朱元璋想法没有错,但是他剪出京城内威胁继承者的权臣功勋,却没有解决京城外拥兵自重的藩王。最后在靖难之役朱棣打败朱允炆登基...

  • 13361954075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皇帝?
  • 松舍答:朱元璋皇子太多。各自有各自的封地,远离朝廷之外。如果立朱棣为太子,其他皇子难免有异心。而且各自手中都有兵马。这一点朱元璋不能不顾及。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异族统治,人心思定,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重新确立规范制度,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用儒家的思想为他的统治...

  • 13361954075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为何不册立最有能力的朱棣?
  • 松舍答:因此,朱元璋才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三、朱棣为人比较狠。朱元璋作为朱棣的父亲,自然是了解朱棣的为人的。在这几个儿子中,数朱棣的能力最强,但是这种最强有时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朱棣心狠手辣,假如他上位,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势必会诛杀其他皇子皇孙,这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上,朱元璋已经...

  • 13361954075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帝?他受了点轻伤
  • 松舍答:埋葬南京明陵。朱元璋,一个有很多话题的皇帝,年轻的时候很穷。他曾经为地主放牛,后来成为千古第一帝。他登上王位后,杀死了开国功臣,最后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_。他把王位传给了朱允_,但没有传给朱棣,结果朱棣谋篡夺了朱允_的王位。朱棣,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他?实际上,没有把它...

  • 13361954075朱棣的能力远在朱标之上,为何他没有被朱元璋立为太子?
  • 松舍答:相比较,燕王朱棣常年镇守北平,不可能时期陪伴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元璋经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之痛。这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三件大事情。无疑这些对晚年朱元璋打击巨大。进入晚年的朱元璋,自然对时常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朱允炆感情更加深厚。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这样做可以防患兄弟为争夺皇位...

  • 13361954075朱棣很有政治才干,表现出色,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他?
  • 松舍答:对于朱棣不能继承皇位,原因有一下几点:第一、立嫡立长的制度。我国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继承制度,上至国家下至百姓,都严格的遵循着这种继承制度。在太子朱标去世后,皇位的继承权就合情合理的落在了朱标儿子的手中。兄终弟即的这种现象是很少出现的。所以,朱棣无论多么的优秀,他都不在朱元璋考虑...

  • 13361954075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
  • 松舍答:这样太子党就可以保全下来,继续辅佐皇孙朱允炆,而朱允炆本身就是法礼上的皇位继承人,所以他当皇帝,其他人对他不会有威胁,这样也就不用面临骨肉相残。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的第二个原因,是从朱元璋自身的安全考虑。在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已经65岁,如果他让秦王、晋王或者燕王朱棣之类的强势儿子当...

  • 13361954075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是因为他不懂欣赏人才,还是另有隐情?
  • 松舍答:由此,很多人不明白,朱元璋为何放着朱棣不理,却偏偏立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因为他不懂欣赏人才,还是另有隐情呢?当然,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他要做一件事,肯定不会忙去去做,而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然后才决定去做的。而他之所以忽略朱棣的原因,并不是他不...

  • 13361954075朱元璋为什么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强,却不立其为帝,结果导致内乱呢?_百度...
  • 松舍答:寄托在了朱允炆身上,朱允炆也挺争气,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自己祖父朱元璋的信任。因此,朱元璋毫不犹豫地立他为皇太孙。然而,朱允炆毕竟是年轻,削藩之时操之过急,最终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继承皇位,从此明朝的皇位便落到了朱棣一系。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