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和“地”分别在什么时候用?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6-02
“的”和“地”分别在什么时候用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一)“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二)“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要点,分别与定语、状语、补语有关: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fǎ结构。“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fǎ结构。“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例子:
1. 由于李红同学学xí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sè。
2. 田野里,农圌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gē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huá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圌制性定语)的湖光山sè(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圌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圌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圌主(中心语),让农圌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圌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圌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huā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圌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圌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圌海的囯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
20.身圌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圌烫的铁车梯。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一)“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二)“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要点,分别与定语、状语、补语有关: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fǎ结构。“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fǎ结构。“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例子:
1. 由于李红同学学xí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sè。
2. 田野里,农圌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gē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huá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圌制性定语)的湖光山sè(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圌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圌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圌主(中心语),让农圌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圌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圌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huā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圌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圌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圌海的囯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
20.身圌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圌烫的铁车梯。

  • 15253662175“的”和“地”的用法
  • 苗滕答:1、实词“的”,读dì,如“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名词,目标的意思。实词“地”也是名词,如,土地、地点。2、“的”“地”为虚词时,则不能充当句子的主体成分,只能和其它的词连在一起作定语、状语和补语。但这时都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可循:3、“的”的结构特点是必须和它前面的词构成一...

  • 15253662175“的”“地”“得”三个字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苗滕答:如:迅速地奔跑、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淡定地往前走、哗啦啦地下着雨、快乐地笑、疯狂地摇摆。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如:跑德慢、吃得很饱、安静得连根针都能听得建、打呼噜打得很很响、笑得弯了腰、...

  • 15253662175语文方面的问题:“的”“地”怎么用?
  • 苗滕答:“的”用在定语之后、主语或宾语之前。如:“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认真的思考,而不是草率的决策。“地”用在状语之后、谓语之前。如:“他在认真地思考问题。”“草率地决策重大事项不是高明的领导者”。上边的两个例子说明“地”和“的”不能依据它们前后是什么词来派用场的。顺便再说一下:“得”用...

  • 15253662175的和地的用法???
  • 苗滕答:综述:地。首先“的”,作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其次“地”,作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

  • 15253662175“得”,“的”,“地”分别是怎么用的,请给一个例句。谢谢。
  • 苗滕答:比如高大的建筑。建筑是名词,高大是形容词,高大是来形容建筑的。什么样的建筑?高大的建筑。这里就要用 "的"来连接。此类举例很多:绿色"的"菠菜,空中飞翔"的"鸟,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我。。。记住:"的"的后面是名词。如:湛蓝的天空,秋天的柑橘,绿色的校园。二,"地":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

  • 15253662175的、地、得是何时使用的助词啊?
  • 苗滕答:作为助词的“的、地、得”在句中的语法作用,是分别作定语、状语、补语的标记。以下是具体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 15253662175什么时候用的用得用地
  • 苗滕答:四、“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

  • 15253662175中文里的"的"和"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苗滕答:的,地,得 形容词后,名词前"的" 如:雪白的衣服,通红的脸蛋 副词后,动词前或形容词前"地" 如:快活地笑了,非常地大 动词后"得" 如:快乐得跳起来,高兴得笑了

  • 15253662175“的”、“得”、“地”各是什么词?
  • 苗滕答:当“的”、“得”、“地”读轻声de用在句子中时,都是结构助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同,简要介绍如下:的:用在名词性短语中,限定中心词的属性,如高高的山峰、黑色的小车;或限定领属关系,如清华的学生、我的朋友。这样的短语常常做主语或宾语。地:用在动词性短语中,修饰谓语中心词。如慢慢地走...

  • 15253662175地,的,得分别怎么使用
  • 苗滕答:作为助词的“的、地、得”在句中的语法作用,是分别作定语、状语、补语的标记。以下是具体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