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靖难之役?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31

朱元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劳模,坚持着劳动最光荣,同时他也是一代明君,他知道自己的铁腕政权必不长久,于是他选择了朱标做太子,他的长子,燕王的大哥,一个温柔的人,一个几次拦住朱元璋杀人的人。

但是好景不长,朱标死在了朱元璋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他不得不考虑太子的人选,于是独排众议,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一个更加温柔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称为‘洪武’,朱允炆称为‘建文’。

为了保证江山稳固,一脉相承,也避免有别的皇子打皇位的主意,朱元璋将所有的儿子都分封为王,分配到了全国各地,如北京的燕王,蒙古的宁王,还有南方的肃王等等。

建文称帝之后,虽然可以说的算了,但是还是觉得这几个叔叔好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上,那几个人资历老,打过仗,朱元璋留下的三个顾命大臣发现了朱允炆心中的忧虑,于是上书撤藩。

建文帝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撤掉了当时没有什么实权,年龄也比较小的几个藩王,可是这几个藩王性子都比较刚,加上建文撤藩也比较强硬,有藩王干脆自杀了,这件事立刻让其他的藩王注意到了危机,觉得建文想的根本就不是撤藩,而是想要杀掉他们(建文也有这个想法)。

撤藩执行的还算是比较顺利,最后到燕王的时候,失败了,燕王为了活下去,选择了起义,当时用的名义是清君侧,这就是靖难的前因后果了。



靖难之役是发生在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以及燕王朱棣之间的战役,之所以发生要分为以下几点来说:

第一,朱允炆的继位。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朱允炆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皇子,甚至还不受朱元璋喜爱,在这一方面朱棣也就不存在异心。首先朱标是朱棣的哥哥,都知道长兄如父,朱棣其实也这么认为,他虽然心中不满朱标能够一生下来就享受到朱元璋给他的最优质疼爱,可是从未想过造反;其次朱棣那个时候并没有很强,没兵没将;最后朱标在位,朱棣也是心存善意的。可是这一切在朱标死后却发生了改变,朱元璋不顾及所有的儿子立朱允炆为太子时就已经引众臣不满,其中便包括朱棣。

第二,朱允炆的削藩。我们所认识的朱允炆是儒雅得体又富有诗书气息的太子,但是在他登上帝位没多久的时间里就接连将他的好几位叔叔贬为庶人,其中有齐王、代王、岷王以及有骨气的湘王朱柏,因为他自焚而死,还有一位便是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这接二连三的惩治周边属地的藩王,让其他的叔叔们戒备之心徒增而起。

第三,朱允炆的最先攻打。其实刚开始揭开靖难之役的并不算是朱棣,因为朱允炆想要先发起人,因此便开始暗中观察朱棣的各种做为,导致朱棣学会了装疯卖傻,岂不知他所在的地方有建文帝的间谍,从而告知了建文帝朱棣的一切做为,朱允炆便听从了齐泰的安排开始派兵捉拿,这也就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开始。



公元1398年,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以71岁的年纪,离开的人世。按照遗诏他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朱元璋

建文帝并不像他的祖父一样威猛,相反他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他企图用自己的宽仁开创一片建文的新气象。不料,新气象尚未铺开,就在他与他的叔叔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四年后,他的皇位被他的四叔朱棣推翻。

朱允炆

其实,为了防止身后有人夺走孙子的皇位,老皇帝朱元璋煞费苦心,他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并把他的26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在各自的王国里,藩王不仅有上万的护卫,还拥有对地方官和地方驻军的控制权。老皇帝以为,有了叔叔们的在外把守边境,他的孙子就可以当一个太平皇帝了。

朱允炆的文弱让朱元璋没少操心,早年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就嫌其太文弱,后来朱标死了,老皇帝就想立朱棣为太子,因为他觉得第四子最有才干也最像他。但是,按照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更何况在第四子之前还有老二和老三虎视眈眈。

没有办法,朱元璋在犹豫了半年之后,朱元璋只有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朱允文上台后,非常重视文臣,但他本人的文采却很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文臣说什么他就听什么的局面。譬如他重视文士方孝孺,就遵照后者的建议推崇复古,把一些官名地名恢复成周礼中的官名地名。甚至还要按照方孝孺的要求恢复井田制,给后世留下笑柄。

朱允文还重用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个文人。当时朱允文感觉到藩王们在外拥兵自重,势力越来越强大,打算削夺藩王,以巩固皇权。便问计齐泰和黄子澄。齐泰说“所有的藩王中,燕王朱棣最强,要从他开始。”而黄子澄则建议从其他的藩王开始削弱,朱允文采纳了后者的建议。

在上台的头一年,他一口气就连削了五个藩王,这其中有的被囚,有的被贬为庶民,而有的自焚而死。而朱允文削藩的真正矛头是指向燕王朱棣的,而这个优柔寡断的皇帝连擒贼先擒王的道理都不懂,最终只能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朱棣

公元1399年7月,朱棣打着奉天靖难以清君侧名义,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



  • 15167276694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 夹荔答:靖难之役发生于1449年,是明成祖在位期间的政治动荡。成祖的孙子朱权希望能够夺取皇位,为此来到北京发动政变,试图夺取皇帝的权力。永乐帝因为感到受到威胁,被迫逃往南方,动乱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了多年。在这场动乱中,许多人为了争夺王位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整个明朝的社会稳定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靖...

  • 15167276694靖难之役是怎么发生的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会失败了
  • 夹荔答: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场藩王之乱,甚至都认为藩王必败无疑,毕竟两者实力悬殊过大。其中以藩王为首燕王朱棣打着“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的名号,掀起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役,史称“靖难之役”。然而谁也没想到,在这场“靖难之役”结束后,胜出的竟然不是...

  • 15167276694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原因是削藩吗?如果建文帝不削藩,他还会造反吗?
  • 夹荔答:从史料记载来看,朱棣之所以要发起靖难之役,完全就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不断削藩,不过按照当时的情况,以及朱棣的心性来说,即便是建文帝朱允炆不削藩,等到朱棣的实力强大以后,也是必然会造反的,所以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行为并没有做错,毕竟作为帝王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藩王实力越来越强大的。首先,...

  • 15167276694靖难之役的发生,身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有没有责任?
  • 夹荔答: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夺取明朝统治阶级最高政权的战争。表面看,靖难之役的起因是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引起的,但究其根本,还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手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来看看。封王建藩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国家的治理上,采用...

  • 15167276694朱棣因何发起靖难之役
  • 夹荔答:朱棣因何发起靖难之役 削藩,历来是一个让封建帝国头疼的事情。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削蕃举措,无一例外引发了战乱,即使是盛世王朝,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伤筋动骨后才最终平定。就比如康熙时期发生的三藩之乱,持续了长达八年时间,让善战的八旗兵尝尽了苦头。不过,要说到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削蕃,非...

  • 15167276694"靖难之役"是怎样发生的?
  • 夹荔答:不久,湘王遭到逮捕,自焚而死。此后,齐王、代王也先后被废,齐王被拘进监狱,代王被幽禁大同。建文帝又命北平左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发兵逮捕燕王朱棣,准备废黜这个势力最大的藩王。但朱棣早有准备,诱杀张昺、谢贵,控制北平,以清君侧为名,兴兵反抗。燕军号称靖难军,靖难之役自此开始。建文...

  • 15167276694李渊在位发生“玄武门之变”,为什么“靖难之役”发生在朱元璋死后?
  • 夹荔答:而“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造自己侄子的反。从这一点来看就有明显差距。而且秦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明目张胆的造反篡位。而朱棣在这方面就要差很多了。朱棣起兵后压根儿不敢打出造反旗号。朱棣打的旗号是“靖难”。所谓“靖难”这条法例还是朱元璋亲自制定的。朱元璋时期,他担心日后会有权臣专权...

  • 15167276694明初的靖难之役是怎么爆发的?
  • 夹荔答:元朝末年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三部。其中,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

  • 15167276694靖难之役怎么打的,朱棣为什么能够成功打到应天呢?
  • 夹荔答: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都曾发生过藩王之乱,例如:唐朝的安史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等。纵观历史,虽然藩王之乱并不罕见,但真正篡位成功的也就唯有朱棣一人。那为什么朱棣一个藩王可以成功夺位呢?朱允炆看似文弱,实则严苛,急于削藩导致战争爆发 靖难之役之所以迅速爆发,与朱允炆...

  • 15167276694靖难之役战役让明朝的国力损失了不少,那么这场战役可以避免吗?
  • 夹荔答:还有藩王因为削藩被逼迫无奈自焚而死,这样的行为引起了所有藩王的警惕和不满,所以靖难之役是藩王为了自保,是必然发生的。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因为从小就喜爱军事,又跟随徐达学习了不少的兵法,跟随蓝玉进攻蒙古军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让朱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将领,并且朱棣的封地是军事重镇北京...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