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有哪些古称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13
台湾古称什么?

台湾名称的由来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 “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关于对台湾的不同称呼,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无论以上名称有何意义,那无关紧要,因为名从主人,中国人为自己的土地起名无可非议。对中国的任何一块领土,只要中国人承认、接受和使用,什么名字都可以。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中还有一批人,常常以“福摩萨”来称呼台湾,这一名字来源于殖民时代。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宝岛,情不自禁地叫起“Iiha Formosa”(福摩萨)。此名为后来西方国家所沿用,因为它的殖民色彩,中国人理所当然的予以拒绝。

日本占领台湾50年,派出19任总督,作为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实施殖民统治的最高指挥。在1895年6月至1919年10月间,日寇为建立“殖民地体制”,用武力镇压和控制台湾人民的反抗,军人专政,派出的军人总督有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乐贞美、明石元等7届军人总督;1919年10月至1936年9月,日本殖民当局以为殖民统治已经稳定,为把台湾建成“理想的殖民地”,军人体制改为军政分立制,派出了田健治郎、内田嘉吉、伊泽多喜男、上山满之进、川村竹治、石冢英藏、太田政弘、南弘、中川健藏等9届文职总督;1936年以后,为配合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恢复军人总督,派出小木跻造、长谷川清、安藤利吉等3任军人总督。不论文官武将,19名总督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掌握了当地中国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个个都是杀人魔王,手上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这就是日本占领台湾的历史。

秦朝称台湾为“瀛州”
三国时期称为“夷州”
隋代改为“流球”
宋朝称“毗舍耶”
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
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
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郡”
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归纳起来有几种说法:一说,因为该岛浮海如平,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一说,根据台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转音而得名;一说,是由闽南话“台员”转音而得名;一说,是从“台湾窝”(高山族浦族中的一个族称)演变而来。

http://cache.baidu.com/c?word=%CC%A8%CD%E5%2C%C3%FB%B3%C6%2C%C0%FA%CA%B7&url=http%3A//www%2Eqycxo%2Ecom/dove/books/conch/conch14%2Ehtm&b=0&a=73&user=baidu

比如说夷洲,台湾在三国的时候被称为夷洲,吴国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过这个地方

夷州(三国时吴的称呼) 流求(唐及五代时) 琉球(明朝) 台湾(清朝至今)

琉球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台湾名称的由来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 “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关于对台湾的不同称呼,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无论以上名称有何意义,那无关紧要,因为名从主人,中国人为自己的土地起名无可非议。对中国的任何一块领土,只要中国人承认、接受和使用,什么名字都可以。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中还有一批人,常常以“福摩萨”来称呼台湾,这一名字来源于殖民时代。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宝岛,情不自禁地叫起“Iiha Formosa”(福摩萨)。此名为后来西方国家所沿用,因为它的殖民色彩,中国人理所当然的予以拒绝。

日本占领台湾50年,派出19任总督,作为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实施殖民统治的最高指挥。在1895年6月至1919年10月间,日寇为建立“殖民地体制”,用武力镇压和控制台湾人民的反抗,军人专政,派出的军人总督有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乐贞美、明石元等7届军人总督;1919年10月至1936年9月,日本殖民当局以为殖民统治已经稳定,为把台湾建成“理想的殖民地”,军人体制改为军政分立制,派出了田健治郎、内田嘉吉、伊泽多喜男、上山满之进、川村竹治、石冢英藏、太田政弘、南弘、中川健藏等9届文职总督;1936年以后,为配合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恢复军人总督,派出小木跻造、长谷川清、安藤利吉等3任军人总督。不论文官武将,19名总督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掌握了当地中国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个个都是杀人魔王,手上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这就是日本占领台湾的历史。

  • 17723095600台湾古代叫什么名字?
  • 五风答: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

  • 17723095600台湾还被称为什么
  • 五风答: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

  • 17723095600中国历史上台湾名称的演变?
  • 五风答: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它的名称多有变化。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 17723095600台湾的古称有哪些
  • 五风答:流求”,意为漂流至此的岛屿。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明朝时期。除了以上两个古称外,台湾还有“琉球”、“小琉球”等别称。这些名称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台湾的认识和称谓的演变。总之,台湾的古称多种多样,这些名称的变化也反映了台湾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 17723095600台湾古代叫什么名字?
  • 五风答: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与唐朝时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元朝时称“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山”(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而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神...

  • 17723095600古代台湾叫做琉球吗?
  • 五风答:答案:叫做琉球。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球”、“东番”等。据三国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称:夷洲在临海郡(即今浙江宁海往南一带)东南两千里,由此可以确知“夷洲”即今日台湾。《元史·琉求传》(二百十卷)中写道:“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界内彭湖诸岛...

  • 17723095600台湾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的名称
  • 五风答: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中还有一批人,常常以“福摩萨”来称呼台湾,这一名字来源于殖民时代。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

  • 17723095600中国台湾有哪些古称
  • 五风答:秦朝称台湾为“瀛州”三国时期称为“夷州”隋代改为“流球”宋朝称“毗舍耶”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 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 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郡”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清朝更名为...

  • 17723095600台湾古称是什么呢?
  • 五风答:是夷洲、琉球。台湾在三国时期被叫作夷洲,后来到隋朝的时候又被改作琉球,唐朝时仍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元朝时称“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间称“琉球”,直到明代才有了台湾之称,台湾由于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又被称为“宝岛”。历史文化: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

  • 17723095600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哪些?
  • 五风答:欧美各国就以此作为台湾的称呼。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就称台湾为“福摩萨”,不过,这名字我们是避而不用的,因为它含有殖民主义色彩。台湾,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号。据台湾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上说:“台湾为岛上荒岛,古者谓之‘毗舍耶’,梵语也。毗为稻土,舍耶庄严之义,...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