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几十万大军的李景隆,为何还成了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

来自:贴吧网友   更新日期:2024-05-16
靖难之役后,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谁,为何说他竟是个草包?

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李景隆,他之所以会被封赏为第一功臣,还是因为他是朱棣在建文帝那里的卧底。他虽然在在靖难之役中打了无数败仗,被人称为“常败将军”,但这其实只是李景隆给朱棣放的水。

就拿德州城那一仗来说,李景隆率领着几十万大军还能被燕军那区区几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由此看来李景隆会落败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很无能,而是因为他是朱棣的卧底,他在偷偷地给朱棣放水。
朱棣自小与李景隆就是认识的,而且他们俩感情深厚。就算仅仅出于自幼相识这一点,李景隆也有可能放朱棣一马,对他手下留情。而且李景隆的才能如何朱棣应该是最清楚的,所以朱棣会重用李景隆也可能是因为他是个人才。因为就在朱棣登基后,朱棣经常带着李景隆去北征,这所以说明李景隆的军事才能是没有问题的,他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常败将军”,还是因为他是朱棣这边的卧底。

李景隆其实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儿子,他在洪武朝的时候就就已经是太子太傅了,因此他和朱棣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后来建文帝对李景隆也非常信任,让他率兵北伐燕王朱棣。只是李景隆竟然把几十万的精锐部队全部葬送在了朱棣手上,最后让朝廷在和朱棣的斗争之中彻底失去主动权。最后李景隆甚至直接打开了南京的城门欢迎燕军入城,也是因此他才会被别人称为“草包”的。

因此,朱棣之所以会封李景隆为第一功臣,是因为李景隆其实是朱棣在建文帝那边的卧底。而且李景隆之所以会成为“常败将军”,也都是因为他要给朱棣放水。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加强边防,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守卫中央。朱元璋梦做得挺好,可惜随时时间的推移,藩王的势力却越来越大,反而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明朝地图
  建文帝朱允炆在即位以后,就开始策划削藩。各地藩王当然不甘心被削,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棣率军一路高奏凯歌,攻陷南京,史称“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棣夺得天下,自然要大封有功之臣。不过奇怪的是,功居第一的却是李景隆,他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朝廷议事时,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明史·李景隆传》: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火烧城门
  李景隆原来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将领,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与朱棣,并败在朱棣手下。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李景隆率军围攻朱棣长子朱高炽留守的北平,攻了两个月毫无进展。十一月,朱棣率军回师,击败李景隆。次年,李景隆率60万大军与朱棣战于白沟河,结果再次被朱棣击败。李景隆前后两次吃败仗,损失军队数十万,明朝实力大损,形势逆转。对于朱棣而言,李景隆唯一的功劳就是在朱棣率军攻打南京时,负责守卫南京金川门的李景隆开门投降。
  朱棣多次与李景隆交点,深知李景隆是个庸才,对李景隆素来很瞧不起。在战场上,朱棣听说李景隆率军而来,心里反而异常高兴,极度轻视李景隆。李景隆确实也不负朱棣所望,屡屡败于朱棣之手。

明朝攻城
《明太宗实录·卷四》: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明史·李景隆传》:景隆驰至德州,会兵进营河间。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
  对于李景隆这样的人,朱棣当然不是真心把靖难之役第一功给他。朱棣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明朝将军
  1.戏耍李景隆,嘲讽建文帝,彰显自己的威武。朱棣刚起兵之时,兵马只有数万,却屡次打败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燕军也越打越强,李景隆是给燕军送人送粮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燕军能够走向强大,都是靠李景隆,偏偏建文帝却非常信任这个李景隆,这对于李景隆和建文帝来讲是多大的讽刺?朱棣此举是想让那些归降的臣子看看建文帝和李景隆的丑态,再看看朱棣自己的威武。一番比较之下,这些归降的臣子自然就觉得建文帝不是个好皇帝,而朱棣却是个明君,他们肯定也会真心归附。

朱棣那边的功臣吧,几十万大军损失的是朱允炆的又不是朱棣的,而且后来他叛变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这要是用现代话说李景隆就是一个超级大间谍啊,所以他是靖难之役的大功臣。

一、朱允炆的帮手

说起李景隆还真是朱允炆的左膀右臂,因为李景隆本来就是大将军李文忠的儿子,再加上从小就跟朱允炆一块长大的,所以两者关系很好。而且李景隆和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本来就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来最大的班底,所以朱允炆的决策基本上都是这几人提出来的,这里面的人可以看的出来全是些酸腐文人,唯一看起来能打仗的也就是李景隆这个武将之子,不过李景隆却是一个废物,没帮上朱允炆反倒是帮了朱棣。

二、防守的将军

这事还得提起另一个人耿炳文,他是为数不多在朱元璋屠刀下活下来的武将,原因是耿炳文善于防守,守城守个几年几十年的对于耿炳文没有压力,但是他不会进攻没有造反的能力,所以蓝玉等人都死了而他没死。到了朱允炆这里就剩下耿炳文一个老将军了,于是他就让这个守将攻打朱棣,结果一想就知道耿炳文败了,但是耿炳文找到了老本行接着守城,朱棣怎么都攻不过去。

三、草包上任

耿炳文这边不行,李景隆就开始吹牛了说几个月就能灭了朱棣,而朱允炆还真信了把几十万的大军交给了他,于是耿炳文下场了,后来几个月的时间还真的结束了战斗,不过原因是李景隆的大军快死光了,朱允炆大怒就把李景隆责罚了一番,而李景隆也是真的怕了朱棣,后来他在防守金川门的时候看见朱棣就吓软了,直接打开了城门,最后就是朱棣代替了朱允炆。



因为李景隆损失的几十万大军是朱允炆的,又不是朱棣的,并且在最后也是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所以他是朱棣靖难的最大功臣

因为李景隆开背叛朱允炆,他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大军,使得朱棣很轻易就夺得了金陵城。

因为他投靠了朱棣,对于朱允炆来说他是败军之将,但对于朱棣来说,他就是大功臣。

朱棣封赏的第一功臣是李景隆,他之所以会被封赏为第一功臣,还是因为他是朱棣在建文帝那里的卧底。他虽然在在靖难之役中打了无数败仗,被人称为“常败将军”,但这其实只是李景隆给朱棣放的水。

就拿德州城那一仗来说,李景隆率领着几十万大军还能被燕军那区区几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由此看来李景隆会落败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很无能,而是因为他是朱棣的卧底,他在偷偷地给朱棣放水。
朱棣自小与李景隆就是认识的,而且他们俩感情深厚。就算仅仅出于自幼相识这一点,李景隆也有可能放朱棣一马,对他手下留情。而且李景隆的才能如何朱棣应该是最清楚的,所以朱棣会重用李景隆也可能是因为他是个人才。因为就在朱棣登基后,朱棣经常带着李景隆去北征,这所以说明李景隆的军事才能是没有问题的,他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常败将军”,还是因为他是朱棣这边的卧底。

李景隆其实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儿子,他在洪武朝的时候就就已经是太子太傅了,因此他和朱棣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后来建文帝对李景隆也非常信任,让他率兵北伐燕王朱棣。只是李景隆竟然把几十万的精锐部队全部葬送在了朱棣手上,最后让朝廷在和朱棣的斗争之中彻底失去主动权。最后李景隆甚至直接打开了南京的城门欢迎燕军入城,也是因此他才会被别人称为“草包”的。

因此,朱棣之所以会封李景隆为第一功臣,是因为李景隆其实是朱棣在建文帝那边的卧底。而且李景隆之所以会成为“常败将军”,也都是因为他要给朱棣放水。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加强边防,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守卫中央。朱元璋梦做得挺好,可惜随时时间的推移,藩王的势力却越来越大,反而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明朝地图
  建文帝朱允炆在即位以后,就开始策划削藩。各地藩王当然不甘心被削,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棣率军一路高奏凯歌,攻陷南京,史称“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棣夺得天下,自然要大封有功之臣。不过奇怪的是,功居第一的却是李景隆,他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朝廷议事时,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明史·李景隆传》: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火烧城门
  李景隆原来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将领,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与朱棣,并败在朱棣手下。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李景隆率军围攻朱棣长子朱高炽留守的北平,攻了两个月毫无进展。十一月,朱棣率军回师,击败李景隆。次年,李景隆率60万大军与朱棣战于白沟河,结果再次被朱棣击败。李景隆前后两次吃败仗,损失军队数十万,明朝实力大损,形势逆转。对于朱棣而言,李景隆唯一的功劳就是在朱棣率军攻打南京时,负责守卫南京金川门的李景隆开门投降。
  朱棣多次与李景隆交点,深知李景隆是个庸才,对李景隆素来很瞧不起。在战场上,朱棣听说李景隆率军而来,心里反而异常高兴,极度轻视李景隆。李景隆确实也不负朱棣所望,屡屡败于朱棣之手。

明朝攻城
《明太宗实录·卷四》: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明史·李景隆传》:景隆驰至德州,会兵进营河间。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
  对于李景隆这样的人,朱棣当然不是真心把靖难之役第一功给他。朱棣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明朝将军
  1.戏耍李景隆,嘲讽建文帝,彰显自己的威武。朱棣刚起兵之时,兵马只有数万,却屡次打败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燕军也越打越强,李景隆是给燕军送人送粮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燕军能够走向强大,都是靠李景隆,偏偏建文帝却非常信任这个李景隆,这对于李景隆和建文帝来讲是多大的讽刺?朱棣此举是想让那些归降的臣子看看建文帝和李景隆的丑态,再看看朱棣自己的威武。一番比较之下,这些归降的臣子自然就觉得建文帝不是个好皇帝,而朱棣却是个明君,他们肯定也会真心归附。

  • 13895389006靖难之役后,功臣李景隆的结局耐人寻味,为何会如此大起大落呢?_百度知...
  • 毋龚答:五十万大军一溃千里,被燕军逐个击破。如此败绩,就算十个脑袋也该搬家了,就连向建文帝推荐他的黄子澄都怀疑自己看错了人,建议诛杀以谢天下,大臣们也纷纷上奏,认为李景隆“失律丧失,怀有贰心”。可就是这样,建文帝不但不杀他,还把守城重任交给了他,最终落了个兵败失踪的下场。

  • 13895389006败光几十万大军,主动开城迎接朱棣,李景隆最后下场怎样?
  • 毋龚答:科普下李景隆的“丰功伟绩”:建文帝初登基时,燕王朱棣起兵清君侧,发动“靖难之役”,李景隆临危受封大将军,率领50万大军北伐,在北平城下功败垂成。第二年出兵紫荆关援救大同,姗姗来迟无功而返,统兵期间损失兵力数十万,屡战屡败遭受朝野无数弹劾,几乎性命不保,建文帝仍然...

  • 13895389006李景隆为何荣获“大明战神”这一称号?
  • 毋龚答:毫不把老将放在眼里,不懂得用人,最终大败而归。李允炆过于信任李景隆,自以为其兵败归咎于将士不足,于是赋予其大军令其再次上前线,谁知李景隆屡战屡败,最终降燕,失守南京。朱棣上位后,重用降臣李景隆,但最终由于群臣不满,将其弹劾,软禁在家中,连续十日不进食还未能死,大致在永乐末年离世。

  • 13895389006白沟河之战朱棣是怎么逆转重创李景隆六十万大军的?
  • 毋龚答:朱棣的军队以为他们自己的部队冲垮了李景隆的中军大帐。中军大帐的帅旗乃是统帅、指挥各路大军的指令大旗,帅旗一到,失去了指挥的大军很快就都乱成一团。正当李景隆军队诧异之际,朱棣的大军士气大振,很快朝着李景隆的数十里的防线发起了反攻。而李景隆的大军被踩踏者数万,沿着白沟河数十里的战略防线很快就被冲垮,...

  • 13895389006如何评价《山河月明》中李景隆这个人物?他真的是朱棣口中的胆小鬼...
  • 毋龚答:在《山河月明》这部剧中,有一个人物叫做李景隆,在这部剧中李景隆并不是一个草包,反而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人。李景隆在历史上确实是出了名的草包将军,当时在打仗的时候,本来建文帝这边是占上风的,李景隆带领着几十万大军,结果全部砸在他手里了,就便宜了朱棣这边。导致朱棣最后兵临城下,李景隆还是...

  • 13895389006他是建文帝表兄弟,北伐燕王朱棣的元帅,靖难之役后为何封爵最大?
  • 毋龚答:当时明成祖起兵没多久人马不多,还没兼并宁王的精锐蒙古骑兵,主力又去攻略大宁等地,留在北平的主要是老弱妇孺,防守力量薄弱。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隆几十万大军四面围城仍然未能攻下北平。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瞿能父子当时已经将彰义门攻破,却得到李景隆的命令暂停攻城,等候大军同进,致使功败垂成。明史...

  • 13895389006李景隆到底是暗通敌国的内奸还是纸上谈兵的统帅?
  • 毋龚答:如果要为建文帝丢掉皇位找一个责任人的话,在齐泰、黄子澄、李景隆等几个候选人中,李景隆是肯定拨得头筹的。 作为“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一方的统帅,李景隆光荣的完成了坑死数十万大军的光荣任务,帮助朱棣完成了逆袭,成功的断送了表弟朱允炆的江山,最后投降了表叔朱棣,有很大的内奸嫌疑。 一、李景隆的光荣历史 李景...

  • 13895389006史上最隐蔽的内奸比007还凶!
  • 毋龚答:后来耿秉文率领的军队大败,朝廷用李景隆代替了耿秉文,盛勇听命于李景隆。平心而论,李景龙真的不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他平时吃吃喝喝,却带着部队去打仗。燕王朱棣已经开始在北京庆祝胜利。事实证明,燕王朱棣并没有李瑟娥景隆错。两军刚打起来,李景隆以为自己带着五十万大军把太子踩死了,于是狂妄...

  • 13895389006打开城门迎朱棣大军的李景隆,历史上他的结局如何?
  • 毋龚答:当时坐上如此高位置的他自然是不被群臣承认,有的心里肯定对他相当不屑。而李景隆好日子没过多久,周王朱橚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年间受赂,与此同时刑部尚书郑赐也弹劾李景隆谋为不轨。刚开始朱棣对此并不相信,但随着弹劾他的人越来越多,三人成虎之下朱棣遂下令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将他与其弟以及妻子数十...

  • 13895389006李景隆:靖难成功后列于群臣之首,因弹劾被削爵圈禁
  • 毋龚答:明成祖不予追究。后来,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大臣再次弹劾李景隆,称他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明成祖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

    有友圈,时尚产品用品的交流,为健康绿色生活提供参考

    Copyright© 有友圈 2024